[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变电站的变压器与GIS一体化联合布置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157.4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1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况骄庭;钱锋;周志超;刘盛;陈升;徐建国;张农;徐峰;丁健;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电站 变压器 gis 一体化 联合 布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变电站的变压器和GIS一体化联合布置方法,适用于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等需要将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相互联结的场合,尤其适用于75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并采用GIS配电装置的智能变电站;属于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智能分析软件等技术,建立全站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应用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分布协同控制、智能分析决策等高级应用功能,提高管理和运行维护水平。
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因其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变电站特别是智能变电站中被广泛采用。
智能变电站往往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以提高数字化水平。在采用GIS配电装置的智能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非常适合与GIS本体设备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安装,从而节省占地面积,节约设备投资,降低工程总造价。
在变电站设计包括智能变电站常规设计(详见图1、2所示)。为方便叙述和说明,附图按500kV变电站绘制,该变电站三侧电压等级分别为500kV、220kV、35kV)中,变压器与GIS配电装置连接通常采用软导线架空连接。这种连接方法的特点是:变压器配置油-空气套管,GIS变压器回路配置SF6-空气套管,套管与套管之间通过软导线架空连接,回路中若需要配置电压互感器或避雷器可采用独立支柱式AIS设备。这种连接方法实施简单,检修试验方便,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1)由于主变压器以及GIS对应间隔均配置空气套管,空气绝缘以及电气安全净距校核要求使得纵向布置尺寸大,回路中若还有AIS电压互感器或避雷器时纵向占地指标更大,并且这种现象电压等级越高越明显。
2)GIS设备技术先进,属于小型化设备,便于紧凑布置,比较适合电缆出线或通过油-SF6气体套管直接与变压器相连,若配置空气套管并采用裸导体连接则横向尺寸必须变大,同样这种现象电压等级越高越明显。
3)变压器与GIS之间采用空气套管并通过架空导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之采用通过 油-SF6气体套管并通过GIS间隔内分支母线直接与变压器相连方式,空气套管数量是油-SF6气体套管数量的2倍。
4)综合上述几点,传统布置和连接方法使得变电站综合投资大,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征地费用高昂的地区,综合投资更大,工程建设效益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能大幅缩减变电站、特别是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工程总投资,同时利用设备的先进性降低检修概率,提高运行可靠性的智能变电站的变压器与GIS一体化联合布置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主变压器、GIS配电装置、运输道路,其中所述的GIS配电装置包括高压侧GIS配电装置和/或中压侧GIS配电装置。
所述主变压器与所述GIS配电装置布置在同一片场地,在主变压器与低压侧配电装置场地之间设置有主变运输道路。
所述的主变压器以及GIS配电装置与变压器对应的间隔之间配置油-SF6气体套管,并通过GIS间隔内分支母线管道将主变压器与GIS配电装置直接联接。
所述主变压器的中压侧跨线通过高压侧出线构架与中压侧出线构架悬挂。
所述主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绝缘母线或电缆从地下穿越道路与低压侧配电装置联接。
所述主变压器采用三相共体变压器;所述GIS配电装置间隔所需的互感器(智能变电站往往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和/或避雷器纳入GIS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安装;所述GIS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均配置状态监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未经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