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127.3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文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志军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3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恒温 储水 电热水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适用于家庭、宾馆、休闲淋浴中心等类似生活热水用途的场合。
背景技术
储水式电热水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使用很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现有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在安装使用时,在机体外安装一个混水阀或机械恒温混水阀来调节出水温度,使用机械恒温混水阀虽然可以保证出水恒温但是精度不高,同时其设定温度需要靠安装在阀体上的刻度来进行调节,调节的误差大,调节的温度和使用者想要的温度可能相差很大,并且出水温度是多少使用者无法看到,使用中还要靠感觉来进行调节。并且机械恒温混水阀外形一般都比较大,安装比较复杂,占用很大空间并且成本也不低。如果是安装普通的混水阀的话,效果就更差了,使用者需要凭感觉调节冷、热出水的比例来得到想要的温度,并且无法保证恒温,使用过程中内胆热水温度会下降,为了保证出水温度不逐渐降低的话就要不停的调节混水阀来保持温度,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储水式电热水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设计方式,该电子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不需要在热水器机体外附加安装混水阀或机械恒温混水阀,只需要通过控制器的操作按键设定好需要的出水温度,热水器就会自动迅速而精确地按照设定温度调节出水温度,从热水器出口处就能直接得到所需温度的出水,并且出水温度能直观的在控制器的显示器上看到,十分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储水式电热水器基础上加装一个电子恒温阀,内胆内部结构和加热方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方式,热水器进水管与内胆入水口和电子恒温阀冷水入口相通,内胆出水口和电子恒温阀的热水入口相连,电子恒温阀的出口和出水管相连,罩壳将电子恒温阀和连接管隐藏并也热水器成为一体。电子恒温阀安装位置和隐藏方式可以根据电热水器具体的结构灵活设计。而罩壳、内胆入水口和出水口、热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都可以根据热水器的具体结构灵活设计。电子恒温阀出口有内置温度传感器,并有连接线和控制系统相连并由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系统带有显示器和按键并安装在外壳上。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按键开机并设定自己需要的出水温度并且可以在显示器上看到出水温度的变化,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线控器或者遥控器来控制或者显示。而电子恒温混水阀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会实时检测出水温度,并根据出水温度的微小变化实时调整电子恒温阀冷、热进水的比例,使得出水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从而达到恒温的目的。该恒温储水式电热水器的控制系统可以做成一体的一套系统来控制,也可以分开为两套分系统分别控制电热水器和电子恒温阀并且两套分系统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外置的机械恒温混水阀或者混水阀,外部连接管更加简单清爽,大大降低安装调试成本,恒温效果迅速而且精确,简化了结构,同时能够直接看到实时的出水温度,使用直观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外观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内部结构图。
图中,1.外壳,2.保温层,3.内胆,4.控制系统,5.进水管,6.内胆入水口,7.电子恒温阀冷水入口,8.出水管,9.内置温度传感器,10.电子恒温阀,11.内胆出水口,12.罩壳,13.按键,14.显示器,15.控制主板,16.控制小板,17.线控器,18.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内胆(3)和外壳(1)之间有保温层(2),进水管(5)与内胆入水口(6)和电子恒温阀冷水入口(7)相通,内胆出水口(11)和电子恒温阀(10)的热水入口相连,电子恒温阀(10)的出口和出水管(8)相连。电子恒温阀(10)出口处带有内置温度传感器(9),电子恒温阀(10)有连接线和控制系统(4)相连。在开机状态下,控制系统(4)根据设定控制加热器对内胆(3)中的冷水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即停止工作,使用者打开龙头使用热水时,电子恒温阀(10)就会根据内置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出水温度的微小变化实时调整冷、热进水比例以使得出水温度保持稳定在设定温度。控制系统(4)除了控制电热水器加热和电子恒温阀(10)的调节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保护和故障检测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志军,未经文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