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撞墙维护挂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115.0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肖必建;王伟民;游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撞墙 维护 挂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挂篮,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墙维护挂篮。
[背景技术]
桥梁防撞墙的维护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传统的施工设施多半是采用挂板、吊笼或用脚手架钢管和扣件制成一个简易悬出支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541472公开了一种移动装配式桥梁防撞墙施工挂篮,包括主体机构、吊挂机构、配重平衡机构和行走机构。其基本结构为悬吊式的钢架结构,通过主体机构的支撑架将挂篮悬吊在防撞墙的外侧,通过内侧的配重平衡机构来平衡外侧的重量,同时通过行走机构达到移动工位的目的。
其不足之处是:结构庞大复杂,用于悬挂挂篮的工字架的刚度要求较高,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变形的积累加大会影响使用和安全;虽然采用可拆卸装配式,但部件较多,一些部件的体积也较大,转移运输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安全的防撞墙维护挂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撞墙维护挂篮,包括挂架和挂篮;挂架包括里侧支架、外侧支架和横档,里侧支架和外侧支架通过横档连接成为马鞍形的支架,里侧支架与外侧支架设有将挂架固定在防撞墙两侧的紧定装置;挂篮为方框形,挂篮内侧与外侧支架连接。
作为优选,里侧支架的紧定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母焊接在里侧支架上,螺栓与螺母连接并与支架垂直,螺栓头端向外侧;外侧支架的紧定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母焊接在外侧支架上,螺栓与螺母连接并与支架垂直,螺栓头端向里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分别设在支架的上端和里侧支架的下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钢轮、底座和刹车;所述底座与支架的上端或里侧支架的下端连接,钢轮通过轮轴和轮架与底座连接,钢轮设有刹车。
作为优选,挂架的外侧还设有挂篮托脚,吊篮托脚托住吊篮底部。
作为优选,挂篮的内侧通过挂钩与挂架外侧连接。
作为优选,挂篮的内侧通过U形螺栓与挂架外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马鞍形的挂架结构,受力合理,安全性有保障;结构简单且部件较少,挂架与挂篮可组合和拆分,移位容易,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撞墙维护挂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防撞墙维护挂篮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防撞墙维护挂篮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中,1-挂架,101-里侧支架,102-外侧支架,103-挂篮托脚,2-挂篮,3-紧定螺栓,301-里侧下紧定螺栓,302-里侧上紧定螺栓,303-外侧上紧定螺栓,4-钢轮,5-钢轮,6-防撞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防撞墙维护挂篮,由挂架1和挂篮2组合而成。挂架1由里侧支架101、外侧支架102与横档组成马鞍形的支架,里侧支架与外侧支架上分别设有上下两层紧定螺栓3,用于将挂架1紧定在防撞墙的两侧。
其中,里侧支架101上部和下部焊接有螺母,里侧上紧定螺栓302和里侧下紧定螺栓301分别与螺母连接,螺栓与里侧支架101垂直,头端向外侧(图2);外侧支架102上部和下部焊接有螺母,外侧上紧定螺栓303和里侧下紧定螺栓分别与螺母连接,螺栓与支架垂直,头端向里侧(图3)。
在遇到防撞墙的厚度小于正常厚度,紧定螺栓无法触及防撞墙6的墙面,可以在螺栓头端加装套管或垫片,以确保紧定螺栓牢牢固定整个挂架。
挂篮2为方框形,挂篮2的内侧通过挂钩和/或U形螺栓与挂架的外侧连接。
为便于移动工位,本实施例在支架的上端和里侧支架的下端分别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由钢轮、底座和刹车组成;钢轮4设在里侧支架的两个下端,底座与里侧支架的下端连接,钢轮4通过轮轴和轮架与底座连接;钢轮5设在支架的上端,底座与设在支架上端的螺栓连接,钢轮5通过轮轴和轮架与底座连接,通过螺栓可调节钢轮5的高度。钢轮4和5均设有刹车,刹车防止在施工时移位。
由于整个马鞍形挂架的里外两侧支架全靠鞍部的横档连接,横档是受力最为集中的部件,因此加焊上下两层横档以确保安全。
挂架的外侧还设有挂篮托脚103,挂篮托脚托住挂篮3的底部,使得安全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管道弯头保温外壳
- 下一篇:发酵老面及制作馒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