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光栅测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15924.X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孟申庆;张恒;张杰;郑炜;何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光栅 测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光栅测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边坡、地下洞室及其它土木建筑结构的安全监测中,常采用锚杆或锚索测力计对锚杆或锚索的加载及其在时间作用下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由于测量环境情况复杂,因此锚杆或锚索测力计的测量稳定性一直是工程界较为关心的问题。
现有的锚杆或锚索压力测量仪器采用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由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自身存在抗雷击性能差,抗电磁干扰性能低的缺点,导致现有的锚杆或锚索压力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稳定性不高,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针对现有技术中锚杆或锚索测力装置测量结果稳定性不高,可靠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光纤光栅测力装置,该装置抗雷击性能好,抗电磁干扰性能强,测量结果稳定可靠,并可实现远距离测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光栅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腔体、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弹簧管、应变梁和光纤;待测物与在待测物作用力下体积可变的腔体连接;所述腔体上设置有供腔体内液体进出的腔体开口;所述腔体开口与所述弹簧管的开口端相连;所述弹簧管的封闭端与所述应变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应变梁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应变梁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应变梁形变的应变光栅,所述应变光栅通过光纤与光纤光栅信号分析仪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补梁,所述温补梁上设置有与应变光栅串联的温补光栅。
其中,所述腔体由外套和置于外套中与所述外套活动连接的活塞相互配合形成;所述腔体开口设置于外套;所述待测物通过活塞上的待测物安装孔与活塞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内还安装有用于固定弹簧管的弹簧管座;所述弹簧管座设置有弹簧管座通路,所述弹簧管座通路一端与所述腔体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管的开口端连接。
其中,所述腔体开口与所述弹簧管开口端通过管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光纤光栅测力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光栅光纤作为压力信号的传感器,一般电磁辐射的频率比光波低许多,所以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抗雷击性能好,抗电磁干扰强,测量得到的数据受电磁影响小,稳定可靠;由于光纤传输本身信号损耗小,因此可通过增加光纤的长度来满足远距离测量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腔体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锚杆,2腔体,21外套,22活塞,3外壳,42光纤,421应变光栅,422温补光栅,43弹簧管座,44应变梁,45弹簧管,46温补梁,47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的光纤光栅测力装置,其包括腔体2、外壳3和置于外壳3内的弹簧管45、应变梁44和光纤42。
由图2可看出,腔体2由外套21围设在活塞22外部形成,通过螺母等固定于岩层上,腔体2内盛装有液体;待测物锚杆1穿过腔体2,一端插入岩层内部感受岩层内部变化,一端安装在活塞22上的锚杆安装孔上;外套21上设置有腔体开口,安装在活塞22上的锚杆1受到岩层内部变化产生的力时带动活塞22一起运动,此时活塞22向腔体2所在一侧运动,腔体22的体积缩小,腔体2内的液体通过该腔体开口进入管47;腔体内液体具体不做限制,优选具有润滑、防腐、防锈功能的油性液体。
腔体2也可以是液压油缸的油腔,在液压油缸的油腔上设置一油腔开口,锚杆1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锚杆1带动活塞杆运动,油腔体积变化,液体可通过油腔开口进入管47;腔体2还可以选用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产生形变的橡胶囊腔,锚杆1与囊腔外壁相抵触,工作时,将囊腔位置固定,锚杆1与囊腔外壁相抵接,当锚杆1受外力产生位移时挤压囊腔,使囊腔发生形变,囊腔内的液体从腔体开口挤入管47。
外壳3底部安装有内部设置有弹簧管座通路的弹簧管座43,,弹簧管座通路进口端与管47连接,出口端与弹簧管45的开口端相连接;液体经管47进入弹簧管座43,流经弹簧管座通路后进入弹簧管45;弹簧管45的封闭端通过螺栓和钢丝与应变梁44的一端连接,应变梁44的另一段固定于外壳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启鹏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识别和处理异常情况的机器人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波峰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