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混合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420.8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邓嵘;况雨春;张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0/50 | 分类号: | E21B10/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混合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钻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它钻探使用的钻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天然气钻井中主要用的是三牙轮钻头和金刚石钻头(PDC钻头)。金刚石钻头(PDC钻头)其破岩机理为刮削破岩,因此在其钻进速度快的优势下也存在不适应于硬地层、软硬交错的夹层地层以及砾石地层的缺点。然而牙轮钻头其破岩机理为压碎、小位移刮削,其特点在于能适应高硬度地层和以及复杂地层,但其破岩效率低、钻进速度慢。根据两种钻头的不同特点。于是人们开始发展另外一种形式的钻头——混合式钻头。它直接将PDC钻头和牙轮钻头集成到一起,融合了牙轮钻头的适合各种地层和PDC钻头钻进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如果将两种钻头刚性的联接在一起,两种钻头各承担多少钻压?是未知数。而且不能根据地层岩性调节牙轮和刀翼上的钻压分配,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钻头的破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缓解和弥补以上不足的一种自适应混合钻头,能自适应调节牙轮和刀翼上的钻压分配,确保钻头能与地层岩石多点稳定接触,保证压碎作用与刮削作用的更好配合;避免切削元件受到较大的冲击而碎裂,起到延长钻头寿命的作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适应混合钻头,包括混合式钻头,其钻头本体上同时设有牙轮和刀翼,所述牙轮和刀翼交错均布设置,所述牙轮设于钻头本体上的牙掌上,还包括活动置于所述钻头本体内,只可在受限范围内沿轴向伸缩运动的可动刀翼体,所述可动刀翼体与钻头本体间还设有为可动刀翼体提供轴向力的弹性元件,所述刀翼设于所述可动刀翼体前端,所述可动刀翼体末端设有承受泥浆压力的受压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牙掌的侧面限制可动刀翼体与钻头本体的相对转动,所述牙掌的侧面还设有用以限制可动刀翼体沿轴向来回伸缩运动的距离范围的凸起的限位销。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可动刀翼体前端设有喷嘴,其内设有连通喷嘴和所述受压面的泥浆通道。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其套于可动刀翼体上。或者,所述弹簧为蝶形弹簧、橡胶弹簧或金属橡胶,其放置于可动刀翼体与钻头本体形成的内腔里。
工作过程为:钻头本体的转动使牙轮破岩,破岩机理为压碎作用、小位移刮削作用。牙掌将由钻柱传送来的转矩部分传递给可动刀翼体,进而通过可动刀翼体上的刀翼对岩层进行刮削破碎。
这种混合设计充分利用了刀翼金刚石钻头(PDC钻头)与牙轮钻头各自在不同种类岩层的优势。在硬地层,泥浆对可动刀翼体的受压面的压力与弹性元件对可动刀翼体作用力之和不能充分满足可动刀翼体破坏硬地层所需钻压,可动刀翼体的破岩量降低,可动刀翼体相对于牙轮向钻进反方向运动,这使得牙轮承担主要破岩任务。
在软地层,泥浆对可动刀翼体的受压面的压力与弹性元件对可动刀翼体的作用力之和能充分满足可动刀翼体破坏软地层所需钻压,可动刀翼体的破岩速度加快,可动刀翼体相对于牙轮向钻进的方向运动,这时可动刀翼体承担主要破岩任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牙轮与刀翼固定的混合钻头相比,本发明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调节混合式钻头的牙轮与刀翼破碎岩石的作用力。这种根据受力自适应地控制牙轮与刀翼的相对位置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牙轮和刀翼之间破岩量的分配,使破岩速度更快,适用性更广。除此之外这种自适应设计还将一般钻头与岩层的硬性冲击优化为柔性冲击极大的保护了钻头自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牙轮,2.可动刀翼体,3.钻头本体,4.螺旋弹簧,5.螺纹,6.受压面,7.为轴承提供润滑油的压力平衡式的装置,8.泥浆通道,9.喷嘴,10.牙齿,11.金刚石复合片,12.限位销,13.刀翼,14.牙掌。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