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光栅成像扫描光刻制备大尺寸光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259.4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周常河;贾伟;麻健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3F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光栅 成像 扫描 光刻 制备 尺寸 方法 | ||
1.一种利用光栅成像扫描光刻制备大尺寸光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构建一个实现光栅成像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1)、第一反射镜(2)、第二反射镜(3)、扩束装置(4)、准直透镜(5)、位相光栅(6)、第一透镜(7)、空间滤波器(8)、第二透镜(9)和基板(10),所述的基板(10)固定在可沿X轴即水平轴、Y轴即垂直轴精密移动的移动台上,所述的位相光栅(6)置于一个旋转台上,所述的第一反射镜(2)和第二反射镜(3)与激光器(1)的输出光路的夹角为45°,所述的激光器(1)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反射镜(2)和第二反射镜(3)反射后进入所述的扩束装置(4),经所述的扩束装置(4)出来的光经过所述的准直透镜(5)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依次经所述的位相光栅(6)、第一透镜(7)、空间滤波器(8)、第二透镜(9)照射在所述的基板(10)上,所述的位相光栅(6)、第一透镜(7)、空间滤波器(8)、第二透镜(9)和基板(10)构成4F成像系统;
②将所述的位相光栅(6)固定在旋转台上,使所述的位相光栅(6)能在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平面内旋转,以利于调整位相光栅(6)的条纹方向和基板(10)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③在所述的基板(10)位置安装一块相似的试验基片,调整使所述的位相光栅(6)的光栅平面与平行光入射方向垂直,并位于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7)的前焦面上,空间滤波器(8)位于成像系统的频谱面上,驱动所述的移动台使所述的试验基片位于所述的第二透镜(9)的后焦面上,所述的位相光栅(6)在所述的试验基片上成实像,启动所述的光路系统,曝光一次,然后沿着Y轴移动一定距离再曝光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次曝光后得到的条纹图像,再仔细调整所述的旋转台,经多次曝光试验后实现光栅的条纹方向与Y轴运动方向平行;
④将所述的基板(10)安装在所述的移动台上,驱动所述的移动台,带动所述的基板(10)移动,启动所述的光路系统,使所述的位相光栅(6)在所述的基板(10)上成实像,并位于基板(10)左上角的扫描初始位置,使基板(10)的像位置曝光;
⑤驱动所述的移动台,带动所述的基板(10)沿Y轴方向向下移动扫描实现在Y轴方向上扫描光刻,然后驱动所述的移动台在X轴方向上移动一个与所述的位相光栅(6)的横向尺寸相当的距离后,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继续驱动所述的移动台沿Y轴方向移动扫描曝光,扫描曝光产生的光栅实现无缝拼接;
⑥重复步骤⑤直至完成所述的基板(10)扫描曝光;
⑦将所述的完成扫描曝光基板(10)进行显影、去铬、去胶、刻蚀再去铬这一系列工艺后即得到大尺寸光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相光栅(6),其特征在于光栅有锯齿形的轮廓,经过一成像系统后可以将锯齿形边界成像在基板(10)上,另外通过使用位相光栅削弱了0级出射光束的能量,增强了±1级出射光束的能量,同时在光栅表面镀上增透膜,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激光器的能量用于±1级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滤波器(8),其特征在于位于4F系统频谱面上,滤除了衍射产生的除±1级外的其他级次的光,只留下±1级两束光在基板上干涉形成光栅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4F系统,可在其频谱面上放置空间滤波器实现滤波,同时位相光栅(6)经过4F系统后能在基板(10)上成一等大的有清晰边界的实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光栅(6)使其条纹方向与平台的一个运动方向平行,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在同一个基板上先后两次曝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两次曝光得到的图像,判断条纹方向与平台的运动方向是否平行,若不平行,则可以通过调节位相光栅(6)的旋转台,改变条纹方向。经多次调节后,最终实现这两个方向的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两次扫描产生的光栅实现无缝拼接,其特征在于位相光栅(6)经过4F系统后能成一个具有清晰边界的实像,光栅形状为两边锯齿形,锯齿部分两次覆盖扫描使能量均匀且条纹匹配,从而消除拼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2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