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提示方法和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15202.4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平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提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提示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提示方法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当手机用户由于环境嘈杂或者手机暂时不在身边而错过电话时,通过相关技术的方案能够做到让手机按照先前预设定的提醒模式,采取闪屏、震动或者响铃的方式,并以固定的提醒时间间隔,来提醒手机用户有未接的电话或者未读短信,这样可以避免错过重要的信息,具体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2,设置提醒模式,是指对于如未接来电或是未查看短信采取的提醒方式;
步骤304,生成来电未接/短信未查看记录;
步骤306,开始提醒,按照步骤302中设置的提醒模式,对步骤304生成的未接来电或未查看短信进行相应的提醒;
步骤308,判断步骤304中的记录是否已查阅,若是则进入步骤310,否则返回步骤306,继续进行提醒;
步骤310,停止提醒。
但是现在的智能手机由于应用软件较多,再加上电池的续航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待机时间一直是制约智能手机前进的一大障碍,如果用户把手机忘在家里,或者由于开会等原因不便把手机带在身边,当有未接来电或未读短信时,预设定的提醒功能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以闪屏、震动或者响铃的方式提醒用户,但是由于用户一直不能读取未接来电或未读短信,提醒功能就会一直以闪屏、震动或者响铃的方式提醒用户,而闪屏、震动或者响铃都是相当消耗电池电量的,这样下去就会大大的缩短手机的待机时间,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终端提示技术,可以仅在感应到用户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未处理事件的提示,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终端的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终端提示技术,可以仅在感应到用户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未处理事件的提示,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终端的耗电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提示方法,包括:步骤102,检测终端中是否存在未处理事件;步骤104,若存在,则通过感应装置进行感应;步骤106,若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用户,则对所述未处理事件进行相应的提示,若所述感应装置未感应到所述用户,则不对所述未处理事件进行相应的提示。在该技术方案中,未处理事件包括未接来电、未读短信、未读邮件等通信事件,也包括闹钟、日程等事件。若能够感应到用户,则判定用户在终端附近,并且能够对提示进行响应,则进行对应的提示,若不能够感应到用户,则判定用户无法对提示进行响应,则不进行提示,避免由于提示时的响铃、振动、亮屏等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浪费,甚至使得在用户能够进行响应时,终端的电量可能已经耗尽或不足以用户进行操作,为用户造成困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4之前,还包括:设置所述感应装置进行感应操作的时间阈值;以及在所述步骤106中,还包括:若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感应到用户,则停止所述感应操作。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感应装置每次进行感应的时间,也可以进行设定,如果感应到用户,则进行提示,若这段时间内没有感应到,则结束本次感应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6中,还包括:若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感应到用户,则关闭所述感应装置,并开始计时;以及在达到预设的时间间隔后,开启所述感应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感应装置对用户进行感应,比如感应30秒,若没有感应到,则关闭感应装置,并在一段时间之后,比如5分钟,再开启感应装置,重新进行30秒的感应,从而尽可能地节省电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4之前,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设置命令,对所述时间间隔进行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时间间隔进行设置。当把时间间隔设置为0时,则在发生未处理事件时,终端可以一直对用户进行感应,从而避免用户靠近终端时,恰好处于两次感应操作的时间间隔中。此外,在进行计时的时候,可以采用在终端中启动一个计时服务,也可以使用“时钟”程序等进行计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06之后,还包括:若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感应到用户,则重新进入所述步骤102。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只进行一次感应后,便不再进行感应操作,以尽可能地节省电量;也可以反复进行感应,直至不再存在未处理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