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林地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042.3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美;许建东;李岱玉;许丽;许新桥;邓华平;李建明;谢正林;李树忠;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华美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23/02;A01M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地 造林 技术 耕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有关疏林地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疏林地一般较肥沃,由于苗木低劣或牲畜为害或抚育管理不到位或其它天然因素等原因,造成林木保存率低,林地只见稀疏林木,杂草灌木丛生。对疏林地的造林,有的认为疏林地还算是绿地青山,造林并不迫切,其实这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有的把一些成材的疏林砍伐后,用传统“炼山”的方法造林,其实“炼山”造林,不但易引起森林火灾,造成水土流失,CO2排放严重,而且对疏林地的目的幼树、乡土树种等均被烧毁,破坏林地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因此及时对疏林地实施科学造林,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疏林地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是以保护疏林地已有林木为前提,实施补植目的幼树的方法,使林地逐渐形成高效益、高价值的森林基地,以避免传统“炼山”造林对疏林地原生态造成损毁的严重后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疏林地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流程:
割草割灌-→化学控草除灌-→挖穴施穴底肥-→回表土做墩-→补植造林-→幼树管理。其中包括:
割草割灌机械及其操作;控草除灌药剂及其使用;土肥机械搅拌;做墩具体操作方法;补植露根苗和营养袋苗、轻基质苗、营养块苗的方法;幼树穴位施药封闭杂草、勤施薄肥、控制为害杂灌等。
本耕作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是以保护疏林地已有林木为前提,实施补植目的幼树的方法,使林地逐渐形成高效益、高价值的森林基地,以避免传统“炼山”造林对疏林地原生态造成损毁的严重后果,是实现林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很高的实际使用和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疏林地杂草复杂多种,经调查林地杂草灌木对幼树为害最严重的主要有茅草(五节芒、白芒、大芒等)、灌木、芒萁骨、杂竹四大类型。以下结合疏林地的各种具体情况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疏林地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割草割灌-→化学控草除灌-→挖穴施穴底肥-→回表土做墩-→补植造林-→幼树管理。其中:
1、割草割灌:对疏林地的割草割灌,可用兴华牌BG割草灌机,它不仅能割除五节芒、杂竹、灌木,而且能割除小于20厘米地茎的小乔木。割除五节芒、芒萁骨等杂草用≤40齿的少齿锯片为宜;割除灌木、杂竹、小乔木用≥40齿的锯片为好。采用割草灌机割草割灌比人工劈草、割草提高功效3倍以上,且能贴地割除,草头低顶平不刺脚,也方便后续工艺流程的操作。
2、化学控草除灌:如是以五节芒为主的蔬林地,当五节芒割除后再长至60-80厘米高度时,进行施药液灭茅。将林地灭茅剂的稀释药液,用手持背负式喷雾器或兴华牌手提式3WM-25抽水喷雾机或低容量、超低容量静必电喷雾器具,对准五节芒茎叶喷施药液,一个月后五节等杂草连根枯死。所述林地“灭茅剂”,可使用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灭茅除草剂,其稀释液为:灭茅剂一包(162克)配水12.5公斤为宜。
如是以灌木为主的疏林地,当割完一段灌木后,将林地乔灌除控剂稀释液(稀释比例为1∶25),用小型喷雾器具或用手工喷涂在刚割的灌木桩面上,药液会被传导到灌木根部,使灌桩根系逐渐枯死腐烂,不再萌芽生长。也可用该药稀释液喷施其高度小于1米的灌木茎叶或灌桩上萌长30厘米左右高度的萌条,也可达到灭除灌木、灌桩的目的。所述的林地“乔灌除控剂”,是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除灌剂。
如是以芒萁骨为主的疏林地,在端午节前用林地芒萁除控剂的稀释液喷施芒萁骨。对疏林地林木较茂密(林木覆盖率70%左右)的,不需机械割草,根据目的树的株行距,目测需补植的穴位进行喷施药液。对疏林地林木稀疏(林木覆盖率30%左右)的,则从山下往山和疏林地林木一般(林木占林地50%左右)的上或从山上往山下在造林带(与山脚地平线垂直)上喷施药液,喷幅一米宽。如芒萁骨已被机械贴地割除(原芒萁骨长势茂密,高度大于40厘米),可对芒萁骨根部切口施药,受药芒萁骨一个月后连根枯死。所述的“芒萁除控剂”可使用闽鉴字[1998]第80号“福建营林生产全过程化学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芒萁除控剂,其药剂的稀释方法按药剂说明书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华美,未经许华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