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835.3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长田正彦;向井拓三;板仓亚希;秋本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汽车、卡车等的旋转电机。另外,也可以适用于产业用机器、家电产品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旋转电机,存在具备电枢的旋转电机,该电枢由电枢铁心、与以分布卷绕方式卷绕安装于该电枢铁心的多相的电枢绕线构成。
并且,作为卷绕安装电枢绕线的方法,虽有将预先成形的导体扇形体(segment)安装固定于电枢铁心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但对于该方法,存在下述问题:在安装固定于电枢铁心之前,不得不先成形导体扇形体,故制造工序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5111号公报
因此,从减少制造工序的观点来考虑,优选不预先成形导体扇形体,而是将导线那样的连续导体直接连续地(在中途不进行连接地)卷绕于电枢铁心的方法。
并且,从直接连续地卷绕时的卷绕方便性的观点来考虑,有将连续导体分割为并排的多个导体而卷绕的方法。
然而,在分割为多个导体的情况下,担心在不同的导体之间产生阻抗的偏差。由此,担心电枢绕线中产生阻抗的不均匀、导致电流不均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以将连续导体直接连续地卷绕于电枢铁心的方法形成、也能够实现电枢绕线中的阻抗的均匀化的分布绕组式的旋转电机。
[技术方案1的方式]
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电机具备:电枢铁心,其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以及电枢绕线,其由以分布卷绕方式配置于齿间的槽内的多相的线圈形成。
形成各相的线圈的导体呈波状地卷绕于电枢铁心而沿周向交替地具有:转弯部,其从电枢铁心的轴向端面突出;以及槽收容部,其被收容于槽。
并且,形成各相的线圈的导体被分割为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这两个,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并排配置在槽内。
在电枢铁心的径向上,将槽在径向上呈开口的一侧设为槽末端侧、将与该槽末端侧相反的一侧设为槽根部侧,并且在槽内的绕线位置中,将槽根部侧定义为第一层、将槽末端侧定义为第二层时,形成各相的线圈的导体构成为,在转弯部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交差,在夹着转弯部而连续的槽收容部中,配置于第一层的导体与配置于第二层的导体颠倒。
即,在夹着转弯部而连续的槽收容部中,在一方的槽收容部中,第一导体配置于第一层,第二导体配置于第二层,在另一方的槽收容部中,第一导体配置于第二层,第二导体配置于第一层。
由此,在槽内,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以沿径向交替配置的方式被卷绕。
由此,由于将形成各相的线圈的导体分别分成两个,故一个一个的导体的粗细变细。因此,使用分割了的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的绕线作业比利用未分割的一个导体的绕线作业更容易进行。
另外,由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在槽内沿径向交替地配置,故使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的长度、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所受到的漏磁通的影响的接受方均匀化。由此,能够使绕线电阻以及电抗均匀化、使电枢绕线中的阻抗均匀化。
[技术方案2的方式]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旋转电机,电枢绕线由三相线圈形成。
并且,配置于第N个槽的第一层的导体,横跨第N+1个槽的第一层的上部、第N+2个槽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边界部分的上部,而进入第N+3个槽的第二层。
另外,配置于第N个槽的第二层的导体,横跨第N+1个槽的第二层的上部、第N+2个槽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边界部分的上部,而进入第N+3个槽的第一层。
由此,能够减轻转弯部中的导体彼此的干涉,能够降低线圈端部的高度。
[技术方案3的方式]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旋转电机,电枢绕线由三相线圈形成。
并且,配置于第N个槽的U相线圈是,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在转弯部中上下重叠,并横跨第N+1个槽及第N+2个槽的第二层的上部,而进入第N+3个槽。
另外,配置于第N+1个槽的V相线圈是,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在转弯部中上下重叠,并横跨第N+2个槽及第N+3个槽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边界部分的上部,而进入第N+4个槽。
另外,配置于第N+2个槽的W相线圈是,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在转弯部中上下重叠,并横跨第N+3个槽及第N+4个槽的第一层的上部,而进入第N+5个槽。
由此,能够减轻转弯部中的导体彼此的干涉,能够降低线圈端部的高度。
[技术方案4的方式]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电机,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在转弯部被扭转于槽根部侧。
由此,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向槽基端部被拉伸,松弛被除去。因此,能够降低松弛所导致的阻抗的不均匀。另外,能够防止回弹所导致的退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