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切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3251.4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宣佳敏;张仲轩;康地;董李扬;魏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D1/14 | 分类号: | B26D1/14;B26D5/08;B26D7/01;B26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切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切割机。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广泛用到切割机。目前,甘蔗主要采用蔗茎切断种植方法,该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双芽苗段,然后平植或斜植在田间。甘蔗的茎杆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由于蔗节上会长芽,切割蔗茎时,芽向两侧,用利刃把蔗茎砍为两芽一段,砍切时要求一刀切断,断口平直,不破裂,这样蔗芽的萌发力强,发芽整齐。目前主要是采用人工切断,人工切断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由于刀刃的磨损和操作人员的人为误差难以保障断口质量,从而会对苗段发芽造成不利的影响。
此外,在高等级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种植技术中常以优质树木的木材段为培养基质,由于树皮在培育菌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要求木材切断时断口平直,树皮不破裂,现有的木材切割机难以满足育种切割要求,研究开发断口质量好的非金属材料自动切断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切割机,以满足农作物的断口质量要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切割机,包括机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刀盘、喂料机构、自动摆动机构和自动转动机构,所述喂料机构设有进料口、托料板和出料口,所述自动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刀盘进行转动,所述自动摆动机构用于驱动刀盘进行摆动。
其中,所述自动转动机构包括导杆、第一动力源、设置在导杆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轮的转轴和从动轮的转轴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刀盘采用同一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轮由第一动力源驱动其进行转动,所述导杆与主动轮具有同一回转轴线。
其中,所述自动摆动机构包括曲柄、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动力源,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导杆上,可沿导杆滑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机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和主动轮的转轴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滑块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曲柄由第二动力源驱动其绕第一连杆转动。
其中,所述曲柄可绕第一连杆转动360°。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和主动轮所采用的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
其中,所述曲柄与滑块所采用的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
其中,还包括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板、第二连杆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压板与第二连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呈一定角度固定在导杆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和导杆所呈的角度范围为90°~180°。
其中,所述托料板为弧形托料板。
其中,所述出料口处设有位置可调的档料板。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自动切割机,采用自动摆动机构和自动转动机构实现了自动化切割,避免了人工干预对切割断面的影响,提高了断面质量;进一步地,采用摆动导杆和带传动相结合的摆动机构和转动机构,使得该自动切割机具有急回特性,可实现刀盘的慢速切割和快速退刀的功能,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切口断面质量;进一步地,采用压料机构,实现了刀盘对物料的定位切割;进一步地,采用位置可调的档料板,实现了刀盘对物料的定量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在物料轴线平面内的配置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处于左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开始切割物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处于右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自动切割机退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刀盘;2-1、转轴;3-1、进料口;3-2、托料板;3-3、出料口;3-4、挡料板;4-1、导杆;4-2、主动轮;4-3、从动轮;4-4、传动带;5-1、曲柄;5-2、滑块;5-3、第一连杆;6-1、压板;6-2、第二连杆;6-3、弹性元件;7、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3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