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条接头连接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2608.7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环球集团链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5/00 | 分类号: | F16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条 接头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链条接头连接片,特别是一种组装后受侧向力不易脱落的链条接头连接片,属于链条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以往链条通常包含由内链节1和外链节2串接而成的链条本体和接头部件3,所述接头部件3包括两左右间隔的连接销轴4、与连接销轴4过盈配合的外链板5、与连接销轴4间隙配合的连接链板6和连接片7,所述外链板5和连接链板6中间隔内链节1,所述每个连接销轴4的一端都带有扣合部8,所述连接片8沿着中心线9相对称的,所述包括连接片7上开有封闭扣槽71和开放扣槽72,所述封闭扣槽Ⅰ71和开放扣槽72间的距离与两连接销轴4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封闭扣槽Ⅰ71和开放扣槽72间开有连通孔73。
组装时,将两连接销轴4不带扣合部8的那端压入外链板5中并铆头,然后将两连接销轴4带扣合部8的那端分别穿过链条本体的两内链节1,盖上连接链板6,然后将该连接片,7的中心线9对应平行于链条本体的行进方向10,且使封闭扣槽Ⅰ71对应一个连接销轴4的扣合部8,最后沿着相反于行进方向10的组装方向11推动该连接片7,当连接片,7的封闭扣槽Ⅰ71和开放扣槽72分别对应两连接销轴4的扣合部8时,就完成了链条的组装作业。
以往链条在设计上虽然可以用连接片7扣合,而将链条串接成封闭的环圈,但是该连接片7在组装时,必须沿着组装方向11,假如沿着行进方向10组装,行进的作用力就会让连接销轴4的扣合部8相对连接片7的封闭扣槽Ⅰ71和开放扣槽72移位,造成该连接片7自链条上脱离。同样,假如该连接片7是沿着组装方向11组装的,在进行中,链条受到一股相反于行进方向10的推挤作用力时,也就是相邻的内链节1向中间推挤时,此推挤作用力也链条的组装方向11相同,因此,连接销轴4容易相对连接片7移位,导致连接销轴4的扣合部8相对连接片7的封闭扣槽Ⅰ71和开放扣槽72移位,造成该连接片7自链条上脱离。
鉴于以往链条设计上的这种缺陷,设计人员已经作了许多改进,但大都不尽理想。如中国发明专利《链条的开槽试快速接头片》,专利号为ZL92206539.X,虽然解决了连接片脱出的缺陷,但安装困难,拆卸更加不易;如中国发明专利《链条的接头扣片》,专利号为ZL200420006825.6,链条如果绕过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链轮安装,那么链条的运行方向就一直在变,因为惯性的原因,链条在变向瞬间会受到一定的侧向力,这时连接片仍会应受到侧向力而脱出;如中国发明专利《链条的接头接片》,专利号为ZL200620007638.9,与中国发明专利《链条的具有扣合孔的接头片》,专利号为ZL200820116474.2,都是采用舍去连接片、改进连接链板的设计方法,这样的连接链板形状复杂、加工困难,而且在连接链板上加工一系列通孔或者圆弧,还会降低连接链板的强度,导致链条不是因为连接片脱出而失效,而是因为连接链板断裂而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受侧向力易脱落的问题的链条接头连接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链条接头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所述连接片本体与链条的两间隔的连接销轴相配合,所述连接片本体的一端上开有封闭扣槽Ⅱ和通槽;所述封闭扣槽Ⅱ与通槽相连;所述连接片本体的另一端设有钩体;所述钩体与连接片本体围成一卡槽;所述封闭扣槽Ⅱ和卡槽间的中心距与两连接销轴间的中心距相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链条接头连接片,组装完成后,由于一般链条受到的外力及推挤作用力和本发明的旋转安装方向不同,且链条因变向产生的侧向力都是同侧的,相对链条的封闭环圈向外的,那么使链条接头的连接片的组装方向和链条侧向力方向相同,就能解决连接片受侧向力脱落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简单,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以往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以往链条的俯视分解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链条接头连接片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链条接头连接片的组装过程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链条接头连接片的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环球集团链传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环球集团链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