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2534.7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5/00 | 分类号: | D21D5/00;D21D5/02;D21B1/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16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纸 造纸 纤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纸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造纸用的植物原料越来越短缺的现状,将废纸应用于制浆造纸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废纸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为了提高废纸的利用率,需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纸中纤维。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废纸浆料含有较多的垃圾,传统的废纸造纸中利用精筛系统使废纸浆料中的垃圾和纤维分离。现有技术中,精筛系统设置有三段精筛,其中,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的良浆直接用于造纸,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的渣浆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处理,第二段精筛子系统渣浆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处理,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渣浆作为垃圾排出。废纸浆料经过了三段精筛的处理,虽然较大限度地对废纸浆料中的纤维和垃圾进行了分离,但是,经由第三段精筛子系统排出的垃圾仍然混有片状的废纸片,原因是废纸浆料中的废纸片没有被完全分散,使得这些废纸片附着在垃圾中同时被排出,从而造成了废纸纤维的流失,增加了排渣量,降低了废纸纤维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渣量小且废纸纤维利用率高的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设置有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和第三段精筛子系统,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的排渣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和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一疏解机和第二疏解机,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阀门的一端、第一疏解机的一端连接,所述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疏解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疏解机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疏解机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还设置有废纸浆料产生装置,所述废纸浆料产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还设置有良浆收集装置,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的排浆输出端、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的排浆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排浆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良浆收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还设置有废渣收集装置,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排渣输出端与所述废渣收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疏解机和所述第二疏解机的内部均设置有疏解装置。
所述疏解装置为立式疏解盘或者卧式疏解盘。
所述疏解装置的搅拌速度为1000r/min~1500r/min。
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和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均为缝筛。
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和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筛缝宽度均为0.1mm~0.4mm。
所述第一段精筛子系统、所述第二段精筛子系统和所述第三段精筛子系统的筛缝宽度均为0.2mm~0.3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本发明设置有两台疏解机,可使第二段精筛子系统排出的渣料中附着的废纸片完全分散,这些在疏解机中被完全分散的废纸片进入第三段精筛子系统后被重新利用,从而提高了废纸纤维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排渣量。
2)由于两台疏解机中其中一台疏解机的输送管上安装有阀门,使得安装有阀门的疏解机可作为备用疏解机,当生产量增大时,可打开阀门同时使用两台疏解机,因此,一备一用的疏解机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废纸造纸用的纤维精筛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01——第一段精筛子系统、102——第二段精筛子系统、103——第三段精筛子系统、
201——第一疏解机、202——第二疏解机、301——阀门、401——废纸浆料产生装置、
501——良浆收集装置、601——废渣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