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1831.X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曾胜克;廖峻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胜克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H02N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发电装置,并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及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ity unit)产生电能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当前全世界提倡环保节能的趋势,市场上出现许多兼具实用与节能的产品。其中,利用人们简单动作就可以产生电能的商品,不仅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使用上也往往饶富趣味。举例来说,经手按压产生电能的手电筒以及从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脚踏车,皆是实用且可以产生电能的商品。
另一方面,当行人在夜间行走时,若周围的环境灯光微弱,交通意外十分容易产生。因此,行人身上经常需要配带易反光或可自发光的配件,以增加在夜间的识别度。可自发光的配件因为需要随身携带,配件内部通常装设薄型的电池,然而,所述薄型的电池内含水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若所述配件没有良好的防水设备,则所述电池容易漏电、受潮或者损坏。
综上所述,若发光配件可以搭配人们简单动作就可以产生电能,并且其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除了不需于配件的内装置具有高污染性的水银电池之外,更利于行人于全天候配带,提高行人交通的安全性。因此,所述配件具有高度实用性,成为各家厂商积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利用人们简单动作产生电能,不需于配件的内装置具有高污染性的水银电池,还可产生LED光源,提高行人交通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
一第二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活动地套接于该第一卡合部,使得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形成一空间;
一磁性元件,固设于该第一壳体;
一感应线圈,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并位于该空间中,且该感应线圈置于该磁性元件的周围;以及
一第一压电元件,设置于该磁性元件以及该第二壳体间;
其中,当发电装置受一外力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该感应线圈感应一磁通量变化而产生一感应电流,同时该第一压电元件吸收该磁性元件及该第二壳体间的压力以产生一第一电荷。
其中,更包含:
一储电模组,耦接该感应线圈以及该第一压电元件以接收该感应电流以及该第一电荷并储存为一储蓄电能;
一发光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并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体单元,且该储电模组提供该储蓄电能给该发光二极体单元;以及
一控制模组,耦接该发光模组,该控制模组用以控制该发光模组的发光频率、颜色或图案。
其中,更包含: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当该发电装置受该外力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且该弹性元件提供一恢复力。
其中,更包含:
一第三壳体,接触该第一壳体,且该第三壳体具有一第三卡合部用以卡持该第一卡合部;
其中当该发电装置受该外力时,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壳体产生相对运动。
还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
一第二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活动地套接于该第一卡合部,使得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形成一空间;
一磁性元件,固设于该第一壳体;
一感应线圈,固设于该第二壳体并位于该空间中,且该感应线圈置于该磁性元件周围;
一第三壳体,该第三壳体具有一第三卡合部,该第三卡合部用于卡持该第一卡合部;以及
一第二压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及该第三壳体间;
其中,当发电装置受一外力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该感应线圈感应一磁通量变化而产生一感应电流,同时该第二压电元件吸收该第二壳体及该第三壳体间的压力以产生一第二电荷。
其中,更包含: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当该发电装置受该外力时,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产生相对运动且该弹性元件提供一恢复力。
其中,更包含:
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壳体之间,当该发电装置受该外力时,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壳体产生相对运动且该弹性元件提供一恢复力。
其中,该第三卡合部系一凸环,固设于该第三壳体内部周围,用以挡止该第一卡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胜克,未经曾胜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