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1714.3 | 申请日: | 201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亮;殷镖;张苹;顾永军;李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C22C1/02;C22F1/06;C21D8/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基微晶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锂合金是金属材料中最轻的合金,镁锂合金以其超轻特性、低密度、高模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汽车和电子等领域,亦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但由于镁锂合金的主要组成元素镁和锂都是极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合金熔铸时极易产生氧化、夹渣造成缺陷,且二元镁锂合金的强度偏低,塑性较低,轧制困难,加工成本较高,因此使镁锂合金应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完善镁锂合金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已成为拓展镁锂合金应用领域的关键。
目前制备镁锂合金带材的方法是将熔炼好的镁锂合金铸锭在热处理炉中长时间均匀化退火,再经过多次加热锻造,机加工去除氧化皮,然后再经过几十道的再结晶退火,热轧冷轧工艺制备出镁锂合金带材。目前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带材越薄越难以轧制,成品率低,导致其加工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其化学成分组成为: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18%,铝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6%,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4%,余量为镁。
一种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镁、锂、铝、钙金属,按照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18%,铝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6%,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4%,余量为镁的重量配比混合,然后放入真空感应炉坩埚内,抽真空后通入保护气体,然后升温至700~750℃、保温25~40分钟进行熔炼,熔炼完成后将得到的熔液倒入预热过的金属锭模中,之后冷却,取出,制得母合金铸锭;
(2)将所述母合金铸锭破碎后装入非晶甩带机坩埚喷嘴内,进行快速凝固甩带,非晶甩带机及高频感应电源的甩带技术参数为:氩气气压0.04~0.08MPa,喷嘴间隙0.01~0.04mm,铜辊线速度25~35m/s,红外测温装置850~1000℃,开机后通入氩气保护气体,加热母合金铸锭,所述母合金铸锭即将熔化时关闭开关,切换到自动甩带状态,母合金铸锭熔化后,调整高频感应电源使温度保持为900~1050℃,使母合金铸锭熔体的温度达到均匀,当母合金铸锭熔体的温度高于母合金熔点100~150℃时开始甩带,制得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粗品,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粗品的宽度为10~80mm,厚度为0.028~0.15mm;
(3)所述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粗品经轧制、形变,再经结晶退火,退火温度180~200℃,制得镁基微晶合金带材。
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是以锂、铝、钙为添加剂的镁基合金材料,加入锂用以控制制得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密度,加入金属钙以控制制得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氧化及细化晶粒。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减少了合金熔铸时的氧化,并采用母合金熔体急冷快速凝固甩带,制得了镁基微晶合金带材。
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塑性应变量达到25-65%,强度达到250-290MPa,密度1.3-1.6g/cm3,具有比强度高,塑性好,密度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镁锂合金轧制困难、成品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工序少,成本低的优点,制备的合金带材性能优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镁基微晶合金带材,其化学成分组成为: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铝的重量百分含量为6%,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余量为镁。
本实施例镁基微晶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镁、锂、铝、钙金属,按照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铝的重量百分含量为6%,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余量为镁的重量配比混合,然后放入真空感应炉坩埚内,抽真空后通入保护气体,然后升温至750℃、保温25分钟进行熔炼,熔炼完成后将得到的熔液倒入预热过的金属锭模中,之后冷却,取出,制得母合金铸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频测量的抖振风洞试验方法
- 下一篇:具有槽接合结构的外科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