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氯-3-氟吡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1399.4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4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思;徐强;薛谊;赵华阳;周颖;钱勇;朱正航;肖云;郭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邦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氯-3-氟吡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氯-3-氟吡啶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药物依诺沙星的合成原料,又是治疗心血管药物的中间体。另外,用2-氯-3-氟吡啶制备羟基化2,2-联吡啶,在生物工程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2-氯-3-氟吡啶的制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3-氟吡啶为原料,二位氯化得到,如J.Med.Chem.,47,15,2004:3853;Heterocyclic Chemistry,18,1981,497;一种是以2-氯-3-氨基吡啶为原料,进行重氮化反应得到。第一种方法由于3-氟吡啶成本高,反应不稳定。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无水氟化氢或氟硼酸作为氟化剂。采用无水氟化氢,尽管操作相对简易,但氟化氢的处理较为困难;采用氟硼酸,需要在低温下制备重氮盐,整个操作过程也较为复杂,不易将工艺放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2-氯-3-氟吡啶的制备方法。
2-氯-3-氟吡啶为具有如下结构式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2-氯-3-氟吡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以亚硝酸叔丁酯和氟化铜为原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2-氯-3-氨基吡啶,0~60℃保温反应1~10小时。
所述的亚硝酸叔丁酯、氟化铜和2-氯-3-氨基吡啶的投料摩尔比为1~1.2∶1~1.3∶0.9~1.1,优选摩尔比为1~1.1∶1.1~1.2∶0.9~1.0。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乙腈,甲醇,乙醇或异丁醇,其加入量使反应物溶解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或氩气。所述的保温反应温度优选为20~30℃。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下述反应式来表示:
现有技术采用无水氟化氢作为氟化剂,尽管操作相对简易,但氟化氢的处理较为困难;采用氟硼酸作为氟化剂,需要在低温-20℃~-30℃下制备重氮盐,再加热分解重氮盐得到产物。整个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不易将工艺放大,且反应收率在50%以下。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氟化铜作为氟化剂,一锅法制备2-氯-3-氟吡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条件下即可进行,且收率较为稳定,可以达到6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亚硝酸叔丁酯(10.3g,0.1mol),氟化铜(10.2g,0.1mol)溶于50mL甲醇中,氮气保护。加入2-氯-3-氨基吡啶(12.9g,0.1mol),60℃保温反应维持1小时制备得到2-氯-3-氟吡啶。气相分析2-氯-3-氟吡啶的收率为62%,2-氯-3-氟吡啶沸点:80℃(80mm Hg),2-氯-3-氨基吡啶的转化率为85%。
实施例2:
亚硝酸叔丁酯(10.3g,0.1mol),氟化铜(11.2g,0.11mol)溶于60mL异丁醇中,氩气保护。加入2-氯-3-氨基吡啶(12.9g,0.1mol),0℃维持10小时。气相分析2-氯-3-氟吡啶的收率为60%,2-氯-3-氨基吡啶的转化率为81%。
实施例3:
亚硝酸叔丁酯(12.4g,0.12mol),氟化铜(13.2g,0.13mol)溶于100mL乙腈中,氮气保护。加入2-氯-3-氨基吡啶(11.6g,0.09mol),30℃维持5小时。气相分析2-氯-3-氟吡啶的收率为66%,2-氯-3-氨基吡啶的转化率为90%。
实施例4:
亚硝酸叔丁酯(11.3g,0.11mol),氟化铜(12.2g,0.12mol)溶于60mL乙醇中,氩气保护。加入2-氯-3-氨基吡啶(11.6g,0.09mol),25℃维持10小时。气相分析2-氯-3-氟吡啶的收率为68%,2-氯-3-氨基吡啶的转化率为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邦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邦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橡胶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建筑外墙保温泡沫陶瓷材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