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11331.6 | 申请日: | 2012-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慧 |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 |
| 代理公司: | 浙江凯麦律师事务所 33218 | 代理人: | 田钚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协同 处置 污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中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水泥生产中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含氟污泥的方法。
技术背景
含氟污泥为光伏企业在处理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发电系统等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废水主要是利用化学沉淀/混凝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置,利用添加如氢氧化钙、氯化钙、硫酸钙、碳酸钙产生非溶解性的氟化钙沉淀物,去除废水中的氟,一般而言可使氟化物浓度处理到12-30mg/L左右。此种方法为目前国内工业处理含氟废水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含氟污泥主要的来源。经检测含氟污泥中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的含量超过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100mg/L),属于危险废物,而重金属含量较低,均低于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含氟污泥主要有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方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方式。
在各种污泥的处置方法中,污泥的高含水率是一大难题,现有的各种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方法中,需要对污泥预先进行脱水处理或专门的烘干处理,如污泥通过专门的脱水装置把含水率降到40%以下以后再用于水泥配料,这使得污泥的处理过程复杂、能耗高、处理量小、处理成本高。
因此,寻找一种可以不预先对湿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或专门的烘干处理,对污泥含水率上限没有特别要求,而且处理量大,无任何二次污染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水泥生产中协同处理含氟污泥的方法,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对含氟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干化、预均化、输送、配料、粉磨、煅烧等一系列环节,使含氟污泥的处置过程融合到水泥生产过程中,达到无害化处置的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含氟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
B、经干化预处理后的含氟污泥经计量输送带传送至石灰石输送带;
C、含氟污泥与石灰石一起进入水泥生料磨粉磨混合;
D、加入石灰石、砂页岩、铜渣,充分混合,制成水泥生料,均化后送入煅烧系统,烧成水泥熟料,最终入库。
所述的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利用水泥窑余热尾气使用圆盘干燥机将含水率在40%~80%的含氟污泥经干化预处理后含水率≤30%。
所述的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的干化后的污泥按1%-5%水泥原料添加至石灰石传送带与石灰石混合进入水泥生料磨。
所述的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石灰石:砂页岩:铜渣=80.0:15.6:4.4。
所述的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率在40%~80%的含氟污泥经干化后掺入量约为每小时1.67---8.33吨。
含水率在40%~80%的含氟污泥在进入水泥厂经过干化预处理,含水率低于30%,在输送过程中采用与已破碎的石灰石均匀混合。本发明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1、利用水泥窑余热尾气将40%~80%的含氟污泥经干化后的加入量控制在水泥原料重量的1%-5%,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制备的水泥熟料符合行业标准。
2、利用水泥窑温度高、停留时间长的的特点,充分协同处理含氟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焚烧后的污泥作为成为水泥的一部分,节约了水泥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在水泥窑中协同处置含氟污泥的方法主要是含氟污泥预处理后传送至石灰石输送带,随石灰石一同进入水泥生料磨后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
具体实施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含氟污泥进厂后由实验室化验分析,计算物料配比;运送至堆场储存;
B、对含氟污泥进行干化预处理;
C、经干化预处理后的含氟污泥通过转换控制反馈的信号经计量输送带传送至石灰石输送带;
D、含氟污泥与石灰石一起进入水泥生料磨粉磨混合;
E、加入石灰石、砂页岩、铜渣,充分混合,制成水泥生料,均化后送入煅烧系统,烧成水泥熟料,最终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慧,未经郑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