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数控精磨质量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11221.X | 申请日: | 201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恒;戴虹;黄正中;黄建平;刘拥军;周丹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B31/17 | 分类号: | E01B31/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焊接 接头 数控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无缝线路钢轨现场焊接接头数控精磨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重载无缝线路的快速发展对无缝线路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接成为250-500米的长轨条,再运送到现场进行长轨焊接成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作为无缝线路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1632.1-2005《钢轨焊接》对钢轨焊接接头行车面、导向面平直度指标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打磨是确保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稳定达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打磨同样分为焊轨厂打磨和现场打磨:
焊轨厂焊接接头的打磨分为粗磨和精磨,能较好的完成钢轨打磨工作,但其精磨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不能用于现场作业。
现有现场打磨设备在打磨过程中,采用仿形轮在钢轨纵向来回运动仿磨,其进刀电机及其驱动的砂轮进刀运动、往复电机及其驱动的精磨头往复运动、仿形电机及其驱动的仿磨导向架旋转运动等打磨动作均靠人的经验和观察进行人工操作和控制,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仿磨质量低、精度差,操作人员很容易将钢轨焊接接头打成低接头而导致报废重焊。此外,由于仿磨时采用旋转的砂轮对钢轨焊接接头打磨,钢轨焊接接头温升不均匀会引起钢轨平直度变化,打磨完成后直接测量的平直度数据是忽略了温升不同引起的平直度变化,故不能真实反映冷却后的打磨钢轨焊接接头的平直度。导致其测试的平直度误差大,钢轨焊接接头的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钢轨现场焊接接头数控精磨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对粗磨过的钢轨焊接接头进行自动精磨,精磨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精磨成本低、精磨后的钢轨焊接接头外观光滑、平直度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轨焊接接头数控精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的步骤为:
a、温度与平直度的关系测定:通过钢轨焊头温度/热变形模拟试验,获得钢轨温度与钢轨平直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平直度检测: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仿形电机,将精磨头偏转到行车面,控制往复电机将精磨头和固定在其上面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和非接触式测温器移动到打磨导向架的一端;然后控制精磨头从打磨导向架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在此移动过程中实时记录初始平直度、温度及其对应的位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工控机,存储初始状态含温度影响的平直度数据,再根据a步得到的钢轨温度与钢轨平直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减除各位置温度与钢轨平直度的变化量得到经温度校正后的钢轨冷却后的平直度数据,绘出行车面经温度校正后的平直度曲线。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仿形电机,将精磨头偏转到导向面,控制往复电机将精磨头和固定在其上面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和非接触式测温器移动到打磨导向架的一端;然后控制精磨头从打磨导向架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在此移动过程中实时记录初始平直度、温度及其对应的位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工控机,存储初始状态含温度影响的平直度数据,再根据a步得到的钢轨温度与钢轨平直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减除各位置温度与钢轨平直度的变化量得到经温度校正后的钢轨冷却后的平直度数据,绘出导向面经温度校正后的平直度曲线。
c、参数预置:工控机根据b步得到的经温度校正后的行车面和导向面平直度曲线,确定出钢轨焊接接头精磨时的进刀量、往复电机的运行速度以及时间、仿形电机的旋转角度,并将这些参数预置到可编程控制器中;
d、仿形精磨:可编程控制器启动,并按设定的砂轮旋转速度及c步预置的参数控制精磨头的主电机及其驱动的砂轮的旋转运动、进刀电机及其驱动的砂轮进刀运动、往复电机及其驱动的精磨头往复运动、仿形电机及其驱动的仿磨导向架旋转运动,完成一轮精磨动作;然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这些精磨动作停止;
e、重复b步操作,如检测出的平直度不合格,重复c、d两步操作,否则,精磨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