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1125.5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8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蔡凯雄;李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凯雄;李建立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6;C08L8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秦小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透 封装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相较于传统白炽灯光具有多项优势,省电、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及低污染等优点,使发光二极管成为取代现有照明设备的最佳方案。
发光二极管的晶片因为本身不具抗氧化、抗湿气等保护作用,因此需要先将该晶片封装才能够使用。封装的制程是利用数条金属线将该晶片的数个电极分别连接到一个基板上,使该晶片能够利用该基板上的数个焊点与外界形成电路连接进而发光。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个封装发光二极管包含一个基板11、一个晶片12、数条金属线13,及一个透光层14。该晶片12形成在该基板11上。前述金属线13分别连接该晶片12及该基板11,使该晶片12的电子回路能够利用前述金属线13传输到该基板11后与外界电连接。该透光层14形成在该晶片12与该基板11上,该透光层14能使该晶片12发出的光线穿透,达到照明的功能,同时保护该晶片。
然而,该透光层14的成分主要为环氧(Epoxy)树脂或硅利光(Silicone)树脂。环氧树脂本身含有会吸收紫外线的芳香族苯环结构,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环氧树脂会因为苯环吸收紫外线(UV)或吸热老化而产生黄变,造成该透光层14的穿透率衰降,亮度降低。而硅利光树脂的机械强度低于环氧树脂,且与该晶片12的粘合性较差,其折射率在1.4至1.5间,因此与该晶片12的折射率差异大,使穿透率较低且亮度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黄变的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包含一个基板、一个发光元件、一个引线单元,及一个耐热层。该发光元件形成在该基板上。该引线单元连接该基板与该发光元件。该耐热层至少形成在该发光元件上且该耐热层的成分包括硅利光树脂及0.1%至10%重量百分比的环氧基硅烷(Epoxysilane),该耐热层因为不具有苯环,因此不会黄变。且该环氧基硅烷是选自于通式(I)或通式(II):
其中,R为CH3烷基。
借此,使该耐热层有较佳的粘合性及较高的穿透率,能提高该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该耐热层的成分还包括0%至20%重量百分比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或硅氧扩散粉。
较佳地,该耐热层利用点胶方式形成在该发光元件及该基板上并包覆该引线单元。
较佳地,该发光元件为一个氮化镓晶片。
较佳地,该引线单元为数条金属线。
较佳地,该耐热层仅形成在该发光元件上,且该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还包含一个形成在该耐热层及该基板上并包覆该引线单元的透光层。
较佳地,该耐热层通过溅镀方式形成。
较佳地,该耐热层的厚度为0.5um至1mm。
较佳地,该透光层通过射出成型方式形成。
较佳地,该透光层的成分包括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较佳地,该透光层还包括1ppm至0.1%重量百分比的荧光增白剂。
较佳地,该透光层还包括0.1%至10%重量百分比的环氧基硅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环氧基硅烷的键结较强且没有苯环,不易氧化且较耐热,使该耐热层不会黄变。同时,该环氧基硅烷使该耐热层与该发光元件的粘合性较佳且穿透率较高,使该高穿透率的封装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剖面图,说明现有的一个封装发光二极管;
图2是一个剖面图,说明本发明的高穿透率的发光二极管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个剖面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个重量百分比对穿透率的曲线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制备例所制得的耐热层材料的环氧基硅烷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布与其穿透率关系曲线图;
图5是一个浓度对穿透率的曲线图,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制备例所制得的耐热层材料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浓度分布与其穿透率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四个制备例,以及两个具体例的详细说明中,将能够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凯雄;李建立,未经蔡凯雄;李建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饰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内撑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