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速度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0869.5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英明;今井敏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速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速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对电动机进行反馈控制使得电动机的转速与目标转速之间的误差变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81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中设置有积分电路,该积分电路用于使所谓的反馈环稳定且使电动机的转速与目标转速之间的误差变小。在这种积分电路中一般需要容量值大的电容器,因此例如在使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集成化时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的外置部件的数量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外置部件的数量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动机速度控制装置具备:第一判断单元,其根据与电动机的转速相应的速度信号,来判断上述转速是否比设定的第一转速快;第二判断单元,其根据上述速度信号,来判断上述电动机的转速是否比设定的第二转速快,该第二转速比上述第一转速快;以及驱动信号输出单元,其根据上述第一判断单元和上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用于驱动上述电动机的驱动单元,该驱动信号使得在上述电动机的转速比上述第一转速慢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动机的转速变快,而在上述电动机的转速比上述第二转速快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动机的转速变慢。
发明的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外置部件的数量的电动机速度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速度控制IC 10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判断电路20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在风扇电动机15的转速比转速R1慢的情况下的判断电路20的主要波形的图。
图4是表示在风扇电动机15的转速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判断电路20的主要波形的图。
图5是表示在风扇电动机15的转速比转速R2快的情况下的判断电路20的主要波形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电动机速度控制IC 10的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动机速度控制IC;15:风扇电动机;20:判断电路;21:设定寄存器;22:分频电路;23:升降计数器(up-down counter);24:PWM信号输出电路;25:驱动电路;40:边沿检测电路;41:延迟电路;42、43:计数器;44、45:锁存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来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速度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0的结构的图。电动机速度控制IC 10是控制用于使风扇(未图示)进行旋转的风扇电动机15的速度的电路。具体地说,电动机速度控制IC 10对风扇电动机15进行驱动使得风扇电动机15的转速进入以目标转速为中心的规定范围(例如目标转速的±1%的范围)内。
电动机速度控制IC 10包括判断电路20、设定寄存器21、分频电路22、升降计数器23、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电路24、驱动电路25以及端子A~F而构成。
向端子A输入频率与风扇电动机15的目标转速相应地变化的时钟信号CLK1。
向端子B输入频率与风扇电动机15的实际转速相应地变化的所谓的FG(Frequency generator:频率发生器)信号Vfg。
判断电路20判断实际转速是否比规定范围的下限的转速R1(第一转速)快,并且判断实际转速是否比转速R2(第二转速)快,该转速R2比转速R1快且是规定范围的上限。然后,判断电路20输出表示判断结果的2位的数据D1、D2。
如图2所示,判断电路20包括边沿检测电路40、延迟电路41、计数器42、43、锁存电路44、45而构成。
边沿检测电路40每当检测出FG信号Vfg的上升沿时输出成为高电平(以下称作H电平)的脉冲信号Vp1。即,边沿检测电路40每隔FG信号Vfg的周期就输出H电平的脉冲信号Vp1。
延迟电路41输出使脉冲信号Vp1延迟规定时间(延迟时间)而得到的脉冲信号V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低阶煤制备高浓度水煤浆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超稠油复合降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