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0855.3 | 申请日: | 201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焦念元;尹飞;徐国伟;付国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套作 花生 间作 玉米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和现在农业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间套作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间套作种植越来越倍受国内外农业专家重视和探讨。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是一种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套作模式,曾在山东、河北、河南具有较大种植面积,但由于花生覆膜套种早,多数起垄,费工费时,不宜实行机械化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力,其中种植面积逐渐缩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降低劳作强度和种植成本。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种植模式:第一年10月1~20日机械播种小麦,采用6行窄行和3行宽行交替排列的播种方式,其中窄行行距15cm,宽行行距为30cm,播种密度为240-270万基本苗·hm-2;翌年小麦收获前7~10天,在小麦的3行宽行之间及两侧共间作播种套作4行花生,其行距为30cm,株距20cm,播种密度为100000穴·hm-2,每穴2粒;小麦收获后,在小麦6行窄行中间作播种2行玉米,其行距为40cm,株距20cm,播种密度为50000株·hm-2。
所述小麦的6行窄行与3行宽行构成一个200cm的带宽。所述小麦机械化播种、收获,花生和玉米采用耧播种。所述小麦与花生间距为15cm,花生与玉米间距35cm。
本发明的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在小麦生育后期进行花生的套作即小麦收获前7~10天,花生不起垄不覆膜,有利于实现小麦播种收获机械化,花生、玉米播种的半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利用了小麦、花生和玉米之间的种间根际作用,改善花生贴营养,促进花生固氮,从而提高在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小麦、花生和玉米的总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数字尺寸单位为厘米,其中A为小麦,B为花生,C为玉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小麦套作花生间作玉米的种植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小麦、花生和玉米属于常规的农作物,其种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均为常规技术,以下给出合适的具体方案仅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予以说明。
1、选择品种:小麦可选用矮秆、高抗、叶片上冲型、早熟品种,如矮抗58、济麦22等,花生选用集中开花结荚品种,如花育16、丰花1号、白沙142等,玉米选用紧凑型、抗倒、抗病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1等,在城郊也可选用水果玉米(甜单21)、糯玉米等鲜食类型玉米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精耕细作:分带合理施肥,确保小麦出苗整齐均匀,要求小麦播前整地应该精耕细作。作物间对氮肥料需求差异,分带施用。对磷肥、钾肥要求一次施足,减少施肥用工。因此,在小麦整地时,基施180kgP2O5·hm-2,120kgK2O·hm-2,90kgN·hm-2,提倡多施用有机肥,小麦拔节期追施90kg N·hm-2;花生播种时,施磷酸二铵75kg·hm-2做种肥,玉米播种时,施种肥75kg N·hm-2,在大口期追施150kg N·hm-2。
3、分期播种,即采用如下套作间作模式(种植模式),如图1所示,小麦于第1年10月上中旬机械播种,宽窄行种植,窄行行距15cm,宽行行距30cm,每个带宽(200cm)包含6行窄行+3行宽行,共9行小麦,密度为240-270万基本苗·hm-2;于翌年麦收前7-10d左右,用小型耧将花生套种在小麦宽行中,每个带宽播种4行,行距30cm,株距20cm,密度为100000穴·hm-2,每穴2粒;小麦收获后,在小麦6行窄行中间用小型耧播种2行玉米,行距40cm,株距20cm,密度为50000株·hm-2。小麦花生间距离15cm,玉米花生间距离35cm,每个带宽200cm,有9行小麦、4行花生、2行玉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省电装置的LED驱动电源
- 下一篇:一种加强凉席中药物缓释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