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电泵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0802.1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悦敏;赵刚;王志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加马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15/00;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天麓律师事务所 12212 | 代理人: | 王里歌 |
地址: | 30019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止回阀、吸入口、泵、导轴承座、内吸油罩、外吸油罩、电动机、法兰体及接头;所述底座上有主流道的入口和旁路大流道的入口;所述主流道的入口与内吸油罩的内部空间相对应,所述旁路大流道的入口与内吸油罩和外吸油罩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相对应;所述主流道的入口上方安装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上安装泵;所述泵上方通过导轴承座与电动机连接;所述电动机上方通过法兰体与接头连接;所述旁路大流道的入口处安装有止回阀;所述内吸油罩和外吸油罩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主流道的入口、吸入口、泵、导轴承座的流道、电动机外壳与内吸油罩内壁之间的流道、法兰体的流道以及接头的内流道依次串接,相互连通,构成节能电泵的主流道;所述旁路大流道的入口、止回阀和底座形成的流道、内吸油罩和外吸油罩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道以及接头的侧流道依次串接,相互连通,构成节能电泵的旁路大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油罩和外吸油罩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安装有扫仓管,其一端与接头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扫仓管与旁路大流道之间有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连接电缆插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为小功率防爆电动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旁路大流道处在节能电泵用于灌装时安装灌装附件,灌装附件上有撑起止回阀的插杆。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附件通过螺钉安装在底座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一种节能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电泵浸入油罐I中;所述接头的内流道和侧流道均连接接头上端的开口;开口通过管道与管道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泵的另一端与连接油罐II连接。
8.一种节能电泵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用于卸料时,包括以下步骤:
(1)当节能电泵浸入到油罐I的油品中时,节能电泵中的止回阀,先关闭了泵内的旁路大流道;
(2)启动电动机,开始正压输送油品,油品经主流道的入口,进入节能电泵的主流道,向输油系统中管道泵吸入系统的管道内注油,消除管道中的气阻;
(3)进入主流道的油品中的一部分经接头的侧流道,流入旁路大流道;此时节能电泵的止回阀被这部分油品压紧,阻止油品回流到油罐中;
(4)待管道泵的吸入系统充满油品后,开启输油系统中的管道泵;管道泵在已经充满油品的吸入系统管道内,会产生很大的负压;该负压力通过吸入系统的管道、接头的侧流道和节能电泵的旁路大流道,传递到节能泵的止回阀上;
(5)当管道泵所产生的负压,达到预先设计的止回阀负压开启点时,自动打开节能电泵中旁路大流道上的止回阀;
(6)此时油罐I中的油品,经过旁路大流道入口、止回阀进入到旁路大流道中;
(7)在其后面的作业时间段,油品经由节能电泵并列的两个流道,即节能电泵的主流道和节能电泵内的旁路大流道,经过输出管道与管道泵,共同输送油品至油罐I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节能电泵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电泵安装有扫仓管,其工作方法是在节能电泵停止运转后,先关闭节能泵输油管道的阀门;再开启扫仓泵,经过节能电泵中的扫仓管,抽吸清除油罐I中残留的底油。
10.一种节能电泵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用于装料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灌装时,将灌装附件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此时止回阀被灌装附件上的插杆强制打开;
(2)来自油罐II的油品,通过节能电泵的主流道和节能电泵内的旁路大流道,共同输送油品至油罐I,此时切断节能电泵电源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加马机械厂,未经天津加马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8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故障容错功率变换器及其脉宽调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