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设置红绿灯的都市盘绕公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0740.4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谦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红绿灯 都市 盘绕 公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都市公路交通设计方案创新工程。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都市公路交通只是一种模式:经路纬路,纵横相交,将都市切割成方块,形成一种交通网络。网络又促成了红绿灯系统建设,而且密度不断加大。当前,汽车数量增长迅速,经常发生公路拥堵,车辆行驶缓慢。目前,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设置红绿灯的都市盘绕公路>。这种公路没有经路与纬路之分,公路只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公路是盘绕的,公路围着楼群转,公路两侧建楼群。它能根本解决公路拥堵,车辆行驶缓慢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以都市中心作为公路的起点,修筑一条盘绕公路,公路两侧是楼房群。公路是单向行驶的,而且按进市与出市划分相等的时间段。时间段长短的划分按都市规模大小进行,而且按昼夜24小时划分时间段。在进市时间段内,车辆单向驶入市区目的地,出市车辆待行;在出市时间段内,车辆单向驶出市区,进市车辆待行。
这样,公路拥堵现象可以得到根除,车速可以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不设置红绿灯的都市盘绕公路示意图
图2是都市盘绕公路进口、出口昼夜时间轮换图表
图3是昼夜进口时间段路标图
图4是昼夜出口时间段路标图
图中,A都市中心B盘绕公路C都市楼群D盘绕公路进出口E昼夜进口时间段路标F昼夜出口时间段路标
昼夜24小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上弦25、26、27、28、29、30昼夜进口时间段
下弦31、32、33、34、35、36昼夜出口时间段
上弦25、26、27、28、29、30昼夜进口时间段路标
下弦31、32、33、34、35、36昼夜出口时间段路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的步骤及须着重说明的一些细节。
按照附图1的示意要求,首先按规划好的都市规模,确定都市中心A的位置。修筑盘绕公路时,按确定的盘绕公路B的宽度,规划出5车道及两侧的人行道。盘绕公路内圈的两侧设置距离、个数相宜的车辆进出口。都市楼群C的宽度应当科学合理,公共设施、公园、绿地等,要统筹安排。
按照附图2的要求,按都市的规模确定都市盘绕公路进口、出口昼夜时间段轮换图表,时间段的长短以从盘绕公路进出口D到达都市中心A所需时间为准。
现以2小时为时间段确定都市盘绕公路进口、出口昼夜时间段轮换图表,并加以说明:
以昼夜24小时制定时间段轮换图表。
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小时为轴,上弦25、26、27、28、29、30为昼夜进口时间段;下弦31、32、33、34、35、36为昼夜出口时间段。
按照图3的要求,在盘绕公路进出口D的一侧E点,设置路标图,图中上弦25、26、27、28、29、30为昼夜进口时间段。
按照图4的要求,D的一另一侧F点,设置另一个路标图,图中下弦31、32、33、34、35、36为昼夜出口时间段。
还须着重说明:
在盘绕公路两侧的楼房群体中,构筑自己独立的交通体系,以便为救护、消防、公安及公交车辆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由于以盘绕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的有力支撑,楼房群体内的交通必然是畅通无阻的。
都市盘绕公路与十字形地铁系统相互配合,将使都市交通更加便捷。
盘绕公路内圈的车辆,可以从两侧设置的进出口自由的出入。
盘绕公路外圈的外侧,可以设置数个D一样的进出口。
所有车辆在时间段行驶中到时轮换前20秒退出行驶道;所有待行车辆在到时轮换时,须10秒后进入行驶道。
进市的定义确定为:向都市中心A驶去,并不断靠近它。
出市的定义确定为:向盘绕公路进出口D驶去,并不断靠近它。
以上是适于新建都市的规划方案。
目前众多都市可以逐步规划改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谦,未经李光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