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厌氧布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733.7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4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格润碧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孙高生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厌氧布水器 污水处理 工程 中的 应用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布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属于资源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水处理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无害化处置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世界各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一个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而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源头减量的技术研发、突破节能降耗的技术障碍、健全二次污染的防止技术、发展循环利用的运行模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的处理、处置方法是摆在每一个业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专家普遍认为,城市污水的处理处置走资源化利用道路,是城市污水最现实可行的处置方式。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处置不当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大大弱化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的开发与产业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处置技术和方法。自2009年,很多投资公司、工程公司、设备公司都在立项、攻关、提出不同的污水处理、处置技术,在众多的污水处理、处置技术中切实可行的污水处理、处置技术尚属凤毛麟角。
发明内容
近年来,我公司通过对污水厂污水处理再利用进行的不断试验及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及企业在污水处理再利用方面的优秀成果,发明了一种新型厌氧布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布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属于资源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水处理工艺领域。其主要设备包括:驱动电机3;厌氧反应器7;一种新型一管多孔、均匀布水配水器,其包括:配水器配水外筒1、配水器旋转筒2、配水器布水管4、配水器进水阀门5、配水器进水管6、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调节装置8。本发明借助一种新型一管多孔、均匀布水配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运用可以解决厌氧反应器7因布水不均匀而导致的反应速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了厌氧反应器7的反应速率;采用一种新型一管多孔、均匀布水配水器的配水方式,既有效解决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与厌氧生物的高效、充分接触,提高了接触率,又满足了进水和搅拌的同步进行,使厌氧反应器内形成理想的悬浮污泥床,其中配水方式大致可分为:间歇式、连续流、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等方式,布水管有一管多孔、一管一孔和分支状等多种形式;采用驱动电机3与配水器配水外筒1同步运转避免了配水管线堵塞问题。
本发明的推广及应用将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一种新型厌氧布水器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示意图
1.配水器配水外筒;2.配水器旋转筒;3.驱动电机;4.配水器布水管;5.配水器进水阀门;6.配水器进水管;7.厌氧反应器;8.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1所示先将驱动电机3与配水器配水外筒1、厌氧反应器7配套连接,污水由外部经配水器进水阀门5由配水器进水管6导入,配水器旋转筒2与厌氧反应器7、驱动电机3同步运转,以实现进水和搅拌的同步进行,与此同时污水由配水器布水管4实现均匀布水,这样既有效解决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与厌氧生物的高效、充分接触,提高了接触率,使厌氧反应器内形成理想的悬浮污泥床,又避免了配水管线堵塞问题,提高了厌氧反应器7的反应速率。当厌氧反应器7中的反应液接近饱和状态时配水器配水管道水平调节装置8启动关闭进水阀门设置,配水器进水阀门5关闭,待此次反应完成后再开启配水器进水阀门5进行下一次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格润碧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孙高生,未经北京格润碧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孙高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媒体转码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