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增强塑料复合输水管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及制造其的异型带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6585.9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何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斯达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B29C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塑料 复合 输水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异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输水管,具体地说是一种由钢带和钢网或金属孔板双增强的复合输水管,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该输水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制造其的异型带材。
背景技术
给水输水管道为压力管道,纯塑料原料制造的管道常用于压力输水。为保证其同时具有适宜的强度和环刚度必须有足够的管材壁厚,制造时其单位长度的原材料用量就比较多。小直径压力管道在满足强度要求情况下,其环刚度(抵抗外部载荷能力)同时自然满足要求,但大直径压力管道,在其满足内压强度时,其抵抗外部压力的能力(环刚度)远远不足。如果要使大直径压力管同时具有满足要求的抗内外压力能力(强度与环刚度),其壁厚则需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其制造成本难以被市场接受。尽管近几年开发了级别更高、性能更好的塑料材料,也开发出现了节省塑料原材料、性能更优的复合增强的结构壁塑料压力管产品,但常见的纯塑料管道产品规格仅限730毫米以下,而有代表性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ZL94104509.9)作为纯塑料管的升级产品,也只能生产直径600毫米以下的规格。其它大直径的钢塑复合管道结构还包括例如CN2882985Y,其为具有钢带加强的竖直加强肋的缠绕管,但其只能增强环刚度;又例如CN101943297A,其在CN2882985Y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即在加强肋之间的管壁内设置不连续的丝状或带状的加强物,但其也只是进一步增强了环强度,两者都不能增强轴向强度,从而不能提供完整的承载内压的能力。因此,这两种管道结构虽然可以形成大直径的管道,但只能作为排水管使用,而不能像ZL94104509.9作为压力管道使用;又例如CN202007929U的管道结构是在ZL94104509.9结构的管道外面缠绕CN2882985Y结构的管道,这种管道虽然环刚度和轴向强度都获得加强,但由于受ZL94104509.9结构的限制无法制造大直径的管道;另外,CN102269298A提出了一种在CN2882985Y结构的管道内壁缠绕粘结纤维增强带的结构,以此结构加强环强度和轴向强度,但这种结构一方面内外两层不是一体成型的,存在相互脱离的风险,另一方面在CN2882985Y结构的管道内壁缠绕粘结纤维增强带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耗材料少、大口径、具有足够的环刚度和强度,可承载内压的输水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输水管的双增强塑料复合异型带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输水管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输水管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输水管,包括一个由钢网或金属孔板增强的塑料管体和与管体成一体的竖直加强肋,加强肋内复合有增
强钢带。
上述输水管的复合结构使得制造的大直径压力管道,在具有高环刚度和承载内压的功能下节省原材料。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制造上述输水管的双增强复合塑料异型带材,包括成一体的带材基层和竖直加强肋部分,带材基层内复合连续的钢网或金属孔板增强层,竖直加强肋内复合有钢带。
进一步,带材基层包括成一体的上带材基层部分和下带材基层部分,其中上带材基层部分具有与其成一体的竖直加强肋部分。
进一步,双增强复合塑料异型带材距离其一侧边缘一段距离仅与下带材基层部分复合的钢网或金属孔板部分的上表面部分形成不与塑料复合的第一不复合部分,距离其另一侧边缘一段距离仅与上带材基层部分复合的钢网或金属孔板部分的下表面部分形成不与塑料复合的第二不复合部分,异型带材缠绕形成双增强塑料复合输水管时第一不复合部分和第二不复合部分的钢网或金属孔板相互直接搭接。
进一步,钢网或金属孔板的宽度等于整个带材的宽度,下带材基层部分的宽度与上带材基层部分的宽度相等,且比钢网或金属孔板的宽度窄。下带材基层部分的外边缘与钢网或金属孔板的一边缘对齐,上带材基层部分的外边缘与钢网或金属孔板的另一边缘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斯达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斯达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防盗方法
- 下一篇:汽车安全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