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专用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486.0 | 申请日: | 2012-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书德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3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专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专用中药,属于中医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由多味中草药配伍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专用于治疗糖尿病。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劳动强度的变化,世界各地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在欧洲,糖尿病发病率为2%,美国为5%,日本为3-4%,印度是摄取糖类较多的国家,发病率为日本的7倍,我国为2.5%。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患者高峰年龄在50-70岁之间。西方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我国患者中男女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糖尿病是病因比较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于慢性高血糖临床综合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美丽杀手”,它不断侵蚀人类肌体的血管、神经细胞,导致严重的病理改变,破坏患者的健康,缩短患者寿命,被列为当今世界人类四大难症之一。
正因如此,社会出现多种不良倾向:一是大肆广告铺天盖地、胡言乱语如祖传秘方、不负责的许诺包治根除之类,结果是使患者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二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自己对糖尿病束手无策,视糖尿病为绝症,妄言糖尿病不可根治,蒙蔽患者,使患者失去信心。再者,当今许多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办法,对于西医使用胰岛素注射,其降糖速度快,并可减少急性并发症,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但单纯使用胰岛素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肝肾带来副作用。
针对以上诸多弊端,发明人在长期行医实践中借鉴前人经验,翻阅大量医学文献,长期进行中西医理论对照,仔细研究中药毒理、药理、药效、稳定等要素,依据糖尿病气虚、消耗、积热、瘀血、肾亏、消渴七大病因、病机,以糖尿病辨证分型入手,结合人体基因突出从内论治、辩证施治之则,实现效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恢复胰岛素功能,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再加上选取名贵道地中药材,科学配方,高纯度浓缩,精制成专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专用中药,由野灵芝、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南瓜粉、生地黄、党参、山药、盘龙参、金丝草、翻白草、地骨皮、天花粉、葛根、麦冬、五味子、玉竹等十七味药组成,配伍后提纯浓缩,有养阴滋肾、生津止渴、清热除烦、降低尿糖、补脾益肾、化瘀降糖、降低血脂及抗疲劳降血粘功效,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病理分析:糖尿病之源在社会心理、脏腑禀赋及内生病邪综合作用,表现为气郁、血瘀、痰湿、肥胖、遗传等不同症状,病变可涉及五脏六腑,重在肝、脾、肾三脏,因而肝脾肾三脏为治病之本。糖尿病主要有原发性糖尿病和其它类型糖尿病,临床病例中原发性糖尿病居多。原发性糖尿病病因有两条: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诸因素导致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时酸碱平衡失调,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烦渴、易饥、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这就是临床所说的糖尿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出现并发症。本方从加强肝脾肾三藏功能入药,进而调节胰岛素,从而在根本上治疗糖尿病。
本发明的药物组成:野灵芝、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南瓜粉、生地黄、党参、山药、盘龙参、金丝草、翻白草、地骨皮、天花粉、葛根、麦冬、五味子、玉竹。
方解:
取野灵芝、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南瓜粉、生地黄、党参、山药、盘龙参、金丝草、翻白草、地骨皮、天花粉、葛根、麦冬、五味子、玉竹依方配伍,以养阴滋肾、生津止渴、清热除烦、降低尿糖;补脾益肾、化瘀降糖、降低血脂、抗疲劳、降血粘,固本治表。
方中:野灵芝、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南瓜粉、生地黄、党参、山药、盘龙参、金丝草、翻白草、地骨皮为君药,天花粉、葛根、麦冬、五味子、玉竹为佐使药。
野灵芝,又称平盖灵芝、树舌扁灵芝、老母菌、枫树菌。有效成分包括多糖、甾醇化合物、三萜、脂类、多肽、生物碱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病毒、消炎抗菌、降血糖、调节血压、阻碍血小板凝集和强心作用。腹水癌、神经系统疾病、肝炎、心脏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脂肠溃疡、胃酸过多等胃病均可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书德,未经王书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