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6365.6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立;李俊峰;李松庚;杨崇广;封兵海;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州中科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G33/00 | 分类号: | B65G33/00;B65G33/2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053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螺旋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输送器设备制造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旋输送器,一般是电机与螺旋轴直接相联接,通过电机的直接控制以输送物料,从而导致这种螺旋输送器只能在常温或者较低温度下操作。因此,现有输送器的缺点在于,倘若输送物料为高温物料时,电机会因螺旋轴以及螺旋输送器外壳的导热而极易发生变形损坏,甚至失去控制作用,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检修、安装等都很困难。另一方面,输送器中的轴承润滑油也不耐高温。
为了便于输送高温物料,曾有人发明设计了一种水冷螺旋输送机,通过在机壳外层设水套管和冷却水管,以降低螺旋轴的温度,但是这种发明要求供水水压不低于0.6~0.8Mpa,这种仅有单一冷却单元的水冷螺旋输送机,对最低水压有一定的要求,导致其运行条件又较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常用螺旋输送器不适用于输送高温物料的诸多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通过冷却密封系统的三级冷却,即通过固体隔热密封装置实现对输送物料的隔热密封,并通过气体冷却装置和循环液体冷却装置使螺旋轴心以及螺旋输送器的外壳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操作螺旋输送器,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包括:电机控制系统和物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轴设置在物料输送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之间的冷却密封系统,所述的冷却密封系统包括固体隔热密封装置,该固体隔热密封装置通过螺旋轴接口连通物料输送系统;所述的固体隔热密封装置上方设有固体入料口7,其下方设有出料口8,通过固体隔热密封装置的固体颗粒,用于隔热和降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冷却密封系统还包括同轴设置在固体隔热密封装置和电机控制系统之间的气体冷却装置和循环液体冷却装置,所述的气体冷却装置和循环液体冷却装置为一柱形腔体,该柱形腔体内通入冷却气,经由冷却气入口9和冷却气出口10形成气体冷却;所述的柱形腔体的壳体呈空心夹层结构,该空心夹层结构内通入冷却液,经由冷却液入口11和冷却液出口12形成循环液体冷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物料输送系统包括:物料入口1、物料出口2、螺旋叶片3、螺旋轴4和外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5和减速器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螺旋轴通过冷却密封系统后与控制电机5和减速器6联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固体隔热密封装置中的固体颗粒是砂子或煤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气体冷却装置中冷却气是空气或工业过程中的废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循环液体冷却装置中的液体是水或油。
本发明的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最高温度可达900℃。所述的固体隔热密封装置中的固体颗粒可以是砂子、煤灰等。所述的气体冷却装置中冷却气可以是空气、以及工业过程中的其它废气。所述的循环液体冷却装置中的液体可以是水、油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冷却密封系统中固体隔热密封装置,一方面可以起到隔绝高温螺旋输送系统部分的温度;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或阻隔高温物料中的气体或液体成分,从而达到密封、降温的作用。
2、本发明的冷却密封系统中气体冷却装置,通过循环流动的气体,对螺旋轴心起到降温作用。
3、本发明的冷却密封系统中循环液体冷却装置,通过循环流动的液体,可降低与电机相联接的螺旋输送器外壳的温度。
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输送高温物料等优点。本发明通过冷却密封系统的三级冷却,实现对输送物料的隔热、密封,并使螺旋轴心以及螺旋输送器的外壳达到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耐高温的螺旋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物料入口 2、物料出口 3、螺旋叶片
4、螺旋轴 5、电机 6、减速器
7、固体入料口 8、固体出料口 9、冷却气入口
10、冷却气出口 11、冷却液入口 12、冷却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州中科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冀州中科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3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