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空气净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951.7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有朝;李元斌;张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B01D53/02;B01D53/81;B01D53/62;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体 动力 来源 空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为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的空气净化装置,本发明可以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还包括可移动救生舱、避难硐室。
背景技术
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创造适合于人生存的环境。外界环境流入的和人生存过程中产生的CO、CO2和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于密闭空间内无法排出,需要有空气净化系统对密闭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去除。自然对流去除密闭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速度缓慢,很难达到要求,而空气净化系统使用风扇带动密闭空间内空气快速流动,经过有毒有害气体吸附药剂吸附,能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和要求。利用高压气瓶或其他系统排出的高压尾气,作为空气净化系统的能量来源,不需要使用外部电源或者其他能源,也不需要使用内部蓄电池,可以更好地提供维持人生存的条件。基于上述背景,以及考虑与其相关的困难,研发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为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地提供维持人生存的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高压气体气源、净化箱、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过滤网、气动马达、风扇和限压阀;所述高压气体气源、限压阀和气动马达使用连接管连接,控制通过所述气动马达的最大压力;所述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和过滤网使用时放置于所述净化箱内;所述净化箱出风口与所述风扇进风口相连接;所述气动马达的轴和所述风扇的轴相连接。
本发明中用于驱动所述气动马达的所述高压气体气源还包括高压气瓶或其他系统排出的高压尾气。
本发明中安装于所述净化箱内的所述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至少为一个;安装于所述净化箱内的所述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至少为一个。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高压气瓶或高压尾气再利用技术,给空气净化系统提供能量来源,无需电源或其他动力来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高压气体气源1、净化箱2、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3、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4、过滤网5、气动马达6、风扇7和限压阀8;高压气体气源1、限压阀8和气动马达6使用连接管连接,控制通过气动马达6的最大压力; 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3、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4和过滤网5使用时放置于净化箱2内;净化箱2出风口与风扇7进风口相连接;气动马达6的轴和风扇7的轴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系统利用高压气体驱动气动马达6旋转,气动马达6和风扇7同轴,带动风扇7旋转。在气动马达6和风扇7的带动下,使空间内空气通过净化箱2的进风口进入,流过安装在净化箱2内的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3、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4和过滤网5进行净化;去除掉有毒有害气体与粉尘后的空气从净化箱2的出风口流出,再通过风扇7的进风口流入风扇7后,从风扇7的出风口流出。
本发明中的用于驱动气动马达6的高压气体气源1还包括高压气瓶或其他系统排出的高压尾气。本发明中吸附药剂使用失效后更换时还包括,只更换药剂盒内的吸附药剂,或者吸附药剂及药剂盒同时更换。本发明中的净化箱2内还可以放置处理空间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药剂及药盒。本发明中的空气净化系统净化空气的方法还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过滤。
安装于净化箱2内的CO吸附药剂及药剂盒3至少为一个;安装于净化箱2内的CO2吸附药剂及药剂盒4至少为一个。安装于空间内的,以高压气体为动力来源的空气净化系统至少为一个。
本发明中风扇7吹出的空气还包括吹向温湿度调节系统的蒸发器,使得降温除湿作用更佳。空气净化系统的出风口即风扇7的出风口,可与装有蒸发器的箱体的进风口相连接,使得经过空气净化系统净化的空气通过风扇7吹向蒸发器,进行降温除湿。降温除湿以及净化后的空气再通过布置合理的管路出风口,均匀流入到空间内,供人呼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粘结剂13X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水溶液吸附净化空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