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LED模块或灯具的陶瓷散热器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470.6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允一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08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led 模块 灯具 陶瓷 散热器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模块或灯具的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陶瓷材料制成的大功率LED模块或灯具的陶瓷散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能应用在大功率25瓦以上的LED模块或灯具的散热器,其材料为铸铝或铝鳍片加铜导管。由于铝跟铜为金属材质,在户外或海边使用会氧化腐蚀及不能耐酸碱及耐盐雾,长期使用会降低LED灯具的散热效率。使用陶瓷散热器可以克服上述金属散热器在户外或酸碱及盐分较重的环境对散热器的影响。目前,大型陶瓷散热器的制造工艺可分两种:一种是一个一个用CNC切割出散热器及散热柱(散热柱是为了增加陶瓷做热辐射及与空气接触对流的表面积)的型状,但是此种工艺旷日费时,生产成本跟工时都相当高,没有作为量产的条件;另一种是开陶瓷模具,但能一体成型的大型陶瓷模具(散热器底板+散热柱),冲压出来的成型良率又太低,只有30~40%的良率,因为在退模的时候几拾根的散热柱容易卡在模具里面,在退模拔出来的时后很容易造成卡模破损,因而导致成品率极低,以及大量材料的浪费,相对的成本亦居高不下,市场应用推广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功率LED模块或灯具的陶瓷散热器及其制作工艺,提高了LED模块或灯具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大功率LED模块或灯具的陶瓷散热器,包括陶瓷散热底板1、陶瓷散热柱2,所述陶瓷散热底板1上表面开有若干个不穿透的盲孔4,所述盲孔4内安装有陶瓷散热柱2,所述陶瓷散热底板1设有多个螺丝孔及出线孔。
所述陶瓷散热柱2外侧面上设有多个散热槽5。
所述陶瓷散热柱2采用陶瓷黏着剂烧结连接陶瓷散热底板1。
一种大功率LED模块或灯具的陶瓷散热器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开模阶段:将陶瓷散热底板与陶瓷散热柱分别开模;模具一:陶瓷散热底板:为上表面设有多个不穿透的盲孔的平板结构,陶瓷散热底板设有多个螺丝孔及出线孔;模具二:陶瓷散热柱:为主体结构,散热柱外侧面布满多个凹凸的散热槽;
2)制坯阶段:将原料为氧化铝或氮化铝或碳化硅粉体进行调质后,经过模具一、模具二制成陶瓷散热底板、陶瓷散热柱的初胚;
3)烧结阶段:将陶瓷散热底板、陶瓷散热柱的初胚分别放进窑炉各自烧结成型;
4)黏合阶段:将经过初次烧结后的陶瓷散热底板平放,然后将多个经过初次烧结后的陶瓷散热柱的底部周围沾黏有陶瓷黏着剂,然后分别垂直安插在陶瓷散热底板的盲孔内,待陶瓷黏着剂阴干;
5)二次烧结阶段:将黏合的半成品送入窑炉烧结,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散热性好,提高了LED芯片的散热效率,本发明制作工艺的流程安排,不仅开模成本低,工序简便,成功率高,而且成品的良率提升很多,进而在原材料大量的节约上作出贡献,也解决了因成品良率太低而导致产出很多必需废弃的陶瓷土,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如果需要增加所需散热的功率,如设计制造50瓦或100瓦或甚至200瓦以上的LED模块或灯具,只需相对应的增加散热底板的面积及散热柱的数量就可以提高LED模块或灯具所需散热的表面积及功率,所以依此陶瓷散热器的基础结构及制作工艺,可以大大的扩充其在高功率LED灯具的应用层面,不会因为传统陶瓷的制造思路只能做小型低功率的陶瓷散热器而局限了大功率陶瓷散热器及LED灯具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陶瓷散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陶瓷散热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陶瓷散热底板、2为陶瓷散热柱、3为螺丝孔、4为盲孔、5为散热槽、6为LED灯罩、7为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陶瓷散热底板1、陶瓷散热柱2,所述陶瓷散热底板1上表面开有若干个不穿透的盲孔4,所述盲孔4内安装有陶瓷散热柱2,所述陶瓷散热底板1设有多个螺丝孔及出线孔,所述陶瓷散热柱2外侧面上设有多个散热槽5。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允一,未经丁允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