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PEG复合体系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改性的流变相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04172.7 | 申请日: | 201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任衡;肖顺华;宝音;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peg 复合 体系 锂离子 正极 材料 li sub po 改性 流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Li3V2(PO4)3)改性的流变相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有着比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的循环寿命,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和通许工具上,同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上也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锂电生产中,其中正极材料约占成本的2/3。目前,正极材料主要有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和锂锰氧化物。单斜晶系的Li3V2(PO4)3是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和当前研究较热的LiPePO4相似,Li3V2(PO4)3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丰富、环境污染较小、热稳定性优良等优点;但其理论比容量较LiFePO4高,同时其电压平台较多,更适合于观察“电池油压”的高低,因此普遍认为Li3V2(PO4)3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尤其在大电流放电方面的应用价值极高。
目前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多采用掺杂改性和单一组分PEG,而以PEG复合体系进行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PEG复合体系,分子量大的PEG(分子量大小在1万以上)分子链比较长,与前驱体粒子结合,在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大分子亲水保护膜,使颗粒表面的水化斥力作用增加,抑制了颗粒之间的团聚;同时,小分子量的PEG(分子量大小在1000以下)能嵌合在已经吸附大分子量PEG的前驱体颗粒空隙处,达到了“位阻”效应,防止了前驱体粒子的聚集长大。另外,PEG还能提供表面包覆的碳源,抑制粒子晶粒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长大,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的还原性气体(CO和H2)也有利于制备出晶相纯净的材料,达到提高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的充放电和循环稳定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PEG复合体系对锂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钒锂(Li3V2(PO4)3)改性的流变相方法。
具体步骤为:
(1)取2~4g五氧化二钒(V2O5)于烧杯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20~40ml,搅拌,形成五氧化二钒水凝胶(V2O5·nH2O);
(2)在步骤(1)所得产物中加入5~7g磷酸氢二铵、1~3g一水氢氧化锂和0.1~0.3g大分子量PEG,超声震荡4~8分钟;
(3)用5ml移液管量取1.05~2.05ml分析纯小分子量PEG加入到步骤(2)所得产物中,将其转移至圆底烧瓶,并在40~50℃旋转蒸发仪上0.5~1小时蒸干,再在真空干燥箱中60~120℃下干燥4小时;取出,用玛瑙研钵研成粉末,取粉末于瓷舟中,在真空烧结炉内于650~850℃、高纯氩气保护下,烧结10~20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Li3V2(PO4)3。
所述小分子量PEG(聚乙二醇)为PEG200、PEG400和PEG600中的一种;
所述大分子量PEG(聚乙二醇)为PEG10000、PEG20000和PEG35000中的一种。
本发明以PEG复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钒资源,解决钴资源不足,使钒得到充分利用,并且降低了钒的价态,降低五价钒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方法本身也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用该方法制取的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具有比较理想的电化学性能,如较高的充放电电压,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