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水线式循环滚塑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491.2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2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应革;应明夏;李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革 |
主分类号: | B29C41/04 | 分类号: | B29C41/04;B29C41/46;B29C4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水线 循环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塑设备,特别是一种类似于循环流水线可以循环操作的滚塑设备。
背景技术:
滚塑是一种成型中空塑料制品的工艺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先将塑料粉末加入模具中,再将模具送入加热室加热并旋转,得到制品所需形状,然后冷却模具,脱模得到制品。而现有滚塑中采用的设备,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工作效率低下,一个工作循环仅能对一台模具或少数几台模具进行相关操作,例如,穿梭式滚塑设备便只能同时对两台模具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操作轻便的流水线式循环滚塑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水线式循环滚塑设备,包括一流水线轨道和一PLC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流水线轨道上设有一个加热保温室、一个冷却保压室、一个脱模区以及至少一个加料区和至少一个等待区,所述流水线轨道上还滑动设置有若干台模具穿梭机,各模具穿梭机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自加料区加料后,经等待区依次进入加热保温室和冷却保压室,并在完成相关操作后,进入脱模区脱模取件,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所述加热保温室包括加热区域和保温区域。
所述冷却保压室包括依次设置的风冷却区域、充气保压区域和水雾冷却区域。
所述脱模区采用机械装置自动脱模,该机械装置可以是油缸抽芯结构,也可以是斜导柱抽芯机构。
各模具穿梭机在进入加热保温室后,其模具采用正反转交替的旋转方式,每隔5~10分钟交替一次。
所述加热保温室内的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直火加热式、热空气加热式、夹套油加热式或电加热式。
在所述加热保温室内,还可以采用空气推进器对模具局部进行强制通风加热。
所述流水线轨道可以是环形、矩形或椭圆形。
所述流水线轨道可以是封闭型结构,也可以是不封闭型结构。
本发明在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设计了流水线式轨道以及可滑动设置的模具穿梭机,工作时,各模具穿梭机按滚塑工艺步骤在轨道上循环往复工作,因此只需要在轨道上设置合理数量的模具穿梭机,即可成倍地提高滚塑设备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各模具穿梭机的整个工作过程均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所以也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方便操作。
其次,该滚塑设备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水线式循环滚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该流水线式循环滚塑设备包括一流水线轨道1和一PLC自动控制系统(图中未示意),流水线轨道1可以是环形、矩形、椭圆形等封闭型结构或不封闭型结构。流水线轨道1上设有一个加热保温室2、一个冷却保压室3、一个脱模区4、二个加料区5和一个等待区6。流水线轨道1上还滑动设置有七台模具穿梭机7,各模具穿梭机7由PLC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自加料区5加料后,经等待区6依次进入加热保温室2和冷却保压室3,并在完成相关操作后,进入脱模区4脱模取件,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加热保温室2包括加热区域21和保温区域22。模具穿梭机7先是进入加热区域21,模具的加热分三个阶段,总时间20分钟,第一阶段快速升温到350度,第二阶段控制温度到280度,第三阶段控制温度到220度。加热时,为了确保制品壁厚均匀,一方面模具采用正反转交替的旋转方式,每隔5~10分钟交替一次,另一方面还可采用空气推进器对模具局部进行强制通风加热,以改善产品壁厚,达到产品要求;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直火加热式、热空气加热式、夹套油加热式或电加热式。模具穿梭机7进入保温区域22后,模具恒温到170~180度,时间20分钟,然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冷却保压室3包括依次设置的风冷却区域31、充气保压区域32和水雾冷却区域33。模具穿梭机7进入冷却保压室3后,先是在风冷却区域31将模具风冷却至110度,接着在充气保压区域32对模具内塑件施以0.5兆帕的气体保压,然后在水雾冷却区域33将模具强冷却至常温;总时间20分钟,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脱模区4采用机械装置自动脱模,该机械装置可以是油缸抽芯结构,也可以是斜导柱抽芯机构。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革,未经应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