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作弊酒精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1161.3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桂玲;李少阳;胡晓晖;张宇蒙;隗文钰;白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弊 酒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防作弊的车载驾驶酒精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针对当前酒后驾驶产生的社会危害而应用于移动交通设备的可防作弊酒精锁系统。
背景技术
酒后驾驶,在世界各国都是车毁人亡的罪魁祸首。虽然酒后驾驶隐患重重,但是还是有不少司机抱着侥幸或者挑战的心理,酒后驾驶行为屡禁不止。
为防止酒后驾驶,各国可谓是不遗余力,招数多多,其中高科技在反酒后驾驶行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少国家在汽车上安装“酒精锁”,利用高科技手段强制性地约束司机的酒后驾驶行为。
酒精锁是一种车载酒精检测装置。开车人想要发动汽车,就必须先向酒精锁配备的酒精检测仪吹一口气,经仪器测试认定开车人没有饮酒后,汽车可以正常启动,呼气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值时,汽车无法发动。酒精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酒后驾驶的数量,但是,请没有饮酒的人吹气,通过酒精测试启动汽车后,再由醉酒司机驾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防治酒后驾驶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可防作弊式酒精锁系统,该酒精锁不仅能精确测出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是否超标,而且能有效防止别人代替进行酒精检测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防作弊式酒精锁系统包括:
——微控制器: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酒精传感器传送来的信号,并对报警装置以及点火继电器发出控制指令;
——压敏传感器:与上述微控制器相连,安装于驾驶座下,将检测到有驾驶员坐下时,压敏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换后,传送到微控制器进行分析;
——酒精检测装置:与上述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驾驶员呼出气体的酒精含量,通过无线方式将酒精检测的电信号送入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
——报警装置:与上述微控制器连接,接收微控制器的报警信号,当驾驶员酒精浓度超标时,进行声光报警;
——点火继电器:与上述微控制器连接,安装于汽车引擎附近,用于执行微控制器发来的控制指令,实现引擎的关闭或开启。
本发明中,座椅内压敏电阻装置的设置要求每次驾驶员重新回到座位启动汽车时,都要进行酒精检测,这避免了非醉酒人员吹气后下车,再由醉酒人员上车驾驶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防止非醉酒人员吹气后下车,再由醉酒人员上车驾驶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可防作弊酒精锁系统硬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可防作弊酒精锁系统硬件框图。压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化后,实时传送到微控制器。在微控制器内设置合适的阈值(以较轻成人的体重为参考),当压敏电路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不到阈值时,说明驾驶员暂未就位,微控制器不动作;当压敏电路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大于阈值时,微控制器发送开启信号,酒精检测系统开始工作。酒精检测装置将A/D转换后的测量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方式送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测量结果,控制报警装置以及点火继电器的工作状态。酒精检测合格时,点火继电器闭合,汽车可正常启动;酒精检测不合格时,报警装置启动,进行声光报警,点火继电器断开,汽车无法启动。整个过程中,一旦压敏传感器检测到驾驶员离开主驾驶座,微控制器发送复位信号,酒精检测系统停止工作,点火继电器断开,汽车熄火,在驾驶员重新坐下时,酒精检测装置重新启动,进行下一轮测试;
实施例2
该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
1.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时,压敏电阻(即压力传感器)将其对座椅的压力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化后输入微控制器;
2.信号数值超过压敏电路设置的阈值,微控制器启动酒精检测电路;
3.酒精检测装置启动,对呼出气体进行检测,将测量结果输送到微控制器;
4.微控制器对气体的酒精含量进行分析判断,若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内,则正常启动点火装置,反之则报警装置响起,关闭点火装置。
在此过程中,一旦驾驶员离开座位,酒精检测装置停止工作,在驾驶员重新坐在主驾驶座上时,酒精检测装置重新启动,以达到防止非醉酒人员吹气后下车,再由醉酒人员上车驾驶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