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腔三模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0900.7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詹劲松;陈晓龙;王家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7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腔三模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滤波器或双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一腔三模技术的一腔三模滤波器。
技术背景
多模技术在微波元件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波传输线中电磁场分布可以存在多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可以用于实现一种独立谐振器。由于模式正交独立性,在一个物理腔内客观存在着多种独立的谐振器。目前技术普遍使用了其中一种模式谐振器,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多模技术就是使得各个模式独立的谐振器实现了耦合。一个具有n模式谐振器的物理腔相当于n个单模式谐振器的物理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小、生产成本低的一腔三模滤波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腔三模滤波器,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中有TE101,TE011,TE110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谐振频率大小相等,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的腔内填充不导电介质材料,六面为导电面,边长为中心频率在该介质材料时波长的根号二分之一。
所述的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包括一个耦合窗,通过耦合窗使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与波导实现了耦合,外界信号能量通过波导输入,波导通过耦合窗在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激励起的主模式TE101或TE011或TE110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激励起的主模式TE101或TE011或TE110,取决于在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中六个面中的哪一个面开耦合窗。
所述的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的三个面上分别安装有3个调谐螺钉(4、6、8);调谐螺钉用于微调模式的谐振频率;三个面分别于模式TE101、TE011和TE110的电场极化方向垂直。
所述的调谐螺钉位于谐振腔的表面的中心,并且垂直与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的表面,调谐螺钉与需要微调谐振频率模式的电场极化方向平行。
所述的TE101,TE011,TE110三种模式中,任意两种模式之间的耦合,通过在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适当的棱边上制造缺陷实现。
所述的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存在十二条棱边,具体选择在哪一条边上制造缺陷实现耦合,需要考虑互相耦合的模式电场极化方向,首先寻找两种模式电场同时垂直的四条棱边,根据正、负耦合的要求选择其中之一棱边,在该边的中点插入耦合螺钉,并且耦合螺钉需要同时和两种模式电场的极化方向形成45度角。
所述的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表面为金属,腔内填充不导电介质材料。
所述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内的所有导体材料表面为镀银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模式应用充分,节约了成本,并且谐振腔中谐振模式Q值高,使得滤波器,双工器插损低,适合接收设备前端使用;同时谐振腔功率容量高,适合高功率发射机的末端使用。
2:使用三模技术,体积和重量基本是目前单模技术的三分之一。更适合应用于对体积,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航天,军用领域。
3:由于在一个物理腔中存在三模式,使得三个模式间的耦合途径在一个腔内实现,更为方便。传统的单腔技术,每一个模式都是存在于一个物理腔中,模式间的耦合受到物理腔的空间布局限制。
4:模式间的耦合结构实现方便,可以采用耦合螺钉,或者切除耦合棱边的方法实现。耦合螺钉可以实现耦合微调,而切出边的耦合方法,功率容量较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单腔三模的耦合实现;
图2A、图2B、图2C是模式间的另一种类型耦合结构;
图3是图1所获得的效果;
图4是双腔六阶带通滤波器;
图5是双腔六阶带通滤波器S参数;
图6是双腔六阶双通带滤波器;
图7是双腔六阶双通带滤波器S参数。
图中:1、波导;2、耦合窗;3、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4、调谐螺钉;5、耦合螺钉;6、调谐螺钉;7、耦合螺钉;8、调谐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腔三模滤波器,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3,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3中有TE101,TE011,TE110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谐振频率大小相等,立方体矩形波导谐振腔3的腔内填充不导电介质材料,六面为导电面,边长为中心频率在该介质材料时波长的根号二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中压配电柜面板
- 下一篇:一种干式变压器高低压线圈的散热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