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聚合物复合一氧化氮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0664.9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丁莉芸;黄俊;袁银权;钟韵鸣;李大鹏;范超;童伊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K3/30;C08K3/28;C08F220/14;C09K11/56;C09K11/8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乔宇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聚合物 复合 一氧化氮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氧化氮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的发现开创了气体信号分子这一新型研究领域,NO是自由基性质的小分子气体,具有易逸性、不稳定性,易被氧化等特征。它在体内内源性生成,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并具有独特的可连续产生、传播迅速、快速弥散等特点。大量的研究已证明气体信号分子作为一种独特的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和介导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生理过程如学习、记忆、神经信号传递等以及脑缺血、缺氧后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探讨生物体内气体分子含量的实时变化,对脑血管生理、病理过程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但实验研究发现气体信号分子的浓度检测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量是很少的,平均每个细胞仅释放1~200 attomol(1attomol=10-18mol),而且气体分子代谢太快,获得样本后再检测很难准确反映当时气体分子的浓度;其次是合成酶的诱导表达和代谢产物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检测合成酶及代谢产物的浓度也不能完全反映当时气体分子的表达情况;再者,目前检测气体分子浓度方法(如化学发光法、微电极法等)的局限导致很难获取准确的气体分子浓度,更不用说实时动态地观察气体分子浓度。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NO同样也存在难以检测的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NO荧光敏感材料是有机染料,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激发光谱都较窄,很难同时激发多种组分,其荧光特征谱又较宽并且分布不对称,最严重的缺陷还是光化学稳定性差、光漂白与光解,使每个有机染料能够发出的荧光光子平均数量不可能太多,光解产物又往往会对生物体产生杀伤作用。近年来,利用纳米粒子尤其是量子点作为荧光敏感材料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量子点具有宽的激发波长范围及窄的发射波长范围,发射波长可通过控制其大小和组成来调解,荧光强度、稳定性强,几乎没有光漂白现象,荧光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目前量子点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 (X=S, Se, Te),已有报道将其应用于化学、生物检测方面。但是,量子点不易在基体中均匀分散、且较易团聚、难以固定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有机聚合物具有分子可设计性和结构可控性,可利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制备量子点/聚合物复合材料固定量子点满足实际应用。将量子点和聚合物复合常见的方法将预先制备好的量子点和聚合物直接混合,如中国专利CN101759946A,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能很好解决量子点在基体中分散性差和团聚等问题。迄今为止,尚未见基于量子点/聚合物制复合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量子点/聚合物复合一氧化氮(NO)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量子点和聚合物的双重优点,稳定性高,适用于待测样品中一氧化氮的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一氧化氮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它为粉末状固体,由量子点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形成,量子点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之间为共价键结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量子点为CdS、CdTe、CdSe中的任意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由量子点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形成,包含如下步骤:
(1)将水溶性镉盐分散在溶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偶联剂的混合溶液中,在引发剂作用下,于N2保护下70~90℃进行预聚反应,至体系粘度接近甘油粘度时停止反应;
(2)然后于N2保护下,在强力搅拌的条件下将硫源水溶液,硒源水溶液或新鲜配制的碲源水溶液逐滴滴加到步骤(1)的预聚物体系中,至体系迅速变色,所述硫源或硒源或碲源与水溶性镉盐的摩尔比均为1.1:1~1.4:1;所述硒源水溶液为采用碱性调节剂调至pH值为8~10的硒源水溶液;
3)再于50~70℃下聚合10~24小时,得到量子点/聚合物复合一氧化氮荧光探针。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溶性镉盐为醋酸镉或氯化镉。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酸(MA),所述偶联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体积比为1:6~1:8;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引发剂的用量按重量计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0.30%~0.50%。
按上述方案,所述硫源是硫化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