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0643.7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源车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314009 浙江省嘉兴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车轮 表面 涂装挂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车轮表面涂装,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属于表面涂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轮的制造工艺中,最后一道工序是电泳涂装。实践表明,在电泳涂装过程中,挂具的设计制造是否先进,直接影响车轮产品外观质量、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工程车车轮的在线表面涂装挂具,一般仍然沿用普通汽车车轮涂装的吊挂方式,即简单的吊钩形式,如图1、图2所示;由于普通汽车车轮钢圈的规格较小,一般直径小于20英寸,最大小于24.5英寸;重量较轻,一般重量小于50公斤,最大小于70公斤,因此,简单吊钩形式即可以满足表面涂装自动生产线的要求。
然而,工程车车轮的规格大于汽车车轮,直径一般大于20英寸,最大的可以达到56英寸,重量也较重,一般重量在200公斤左右,因此,现有简单的吊钩形式无论是安全性、稳定性,都不能满足自动生产线的要求,成为影响车轮生产线安全、稳定运行的制约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解决了现有挂具在涂装过程中存在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涂装死角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包括主支撑柱和托盘,所述主支撑柱呈匚型,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支撑段和下支撑段,该上支撑段和下支撑段的一端分别与竖直设置的中支撑段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托盘呈H型,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托盘竖梁、及连接在两块所述托盘竖梁之间的托盘横梁,所述托盘与主支撑柱的下支撑段固定在一起;所述两个托盘竖梁上间隔成对固定有多对支撑杆。
根据上述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两个托盘竖梁上的支撑杆为二对,分别设置在托盘竖梁的两端端部。
根据上述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杆一端伸出竖梁一侧端部,该支撑杆的端部设置为圆锥形。
根据上述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两个托盘竖梁相对托盘横梁呈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
根据上述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支撑柱的上支撑段与中支撑段之间、中支撑段与下支撑段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根据上述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托盘的两个托盘竖梁与托盘横梁之间固定有加强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采用主支撑柱和托盘结合的方式,将车轮放置在托盘上悬挂起来,实现了车轮在涂装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将主支撑柱设置成匚型,既能在保证挂具整体强度、减轻挂具重量,又能方便工件上下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托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车轮表面涂装挂具的实施例,包括主支撑柱10和托盘20,所述主支撑柱10呈匚型,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支撑段11和下支撑段13,该上支撑段11和下支撑段13的一端分别与竖直设置的中支撑段12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段11和中支撑段12采取Φ38钢管制作,下支撑段13采取Φ30制作;本实施例中,将主支撑柱10设计成匚型,能够在保证挂具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既减轻挂具的重量,又方便工件上下料;为了进一步增加本挂具的强度,在所述主支撑柱10的上支撑段11与中支撑段13之间、中支撑段13与下支撑段12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源车轮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源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凉亭
- 下一篇:大型薄壁筒体锻件热处理过程中减小变形的方法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