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系统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0630.X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辉;刘汉龙;陈庚;王新泉;张俊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下 大通 水量 排水系统 排水 通道 防淤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管道体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适用于吹填土、疏浚淤泥及泥浆等超软土的快速水土分离或固结排水预处理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滩涂围垦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后,对于临海陆域面积及开发速度的要求必然提升,其中围垦造地是主要措施之一。以浙江围垦工程情况为例,“十一五”期间,围垦总投入202亿元,完成围垦圈围面积63.1万亩,是“十五”的162%,同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滩涂围垦超100万亩,其工程量是非常可观的。其中海洋滩涂围垦所用的大部分吹填土具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及渗透性差等特点,所以在围垦陆域内进行基础建设时必须做出相应的地基处理,但由于新近围垦吹填土表层承载力难以满足基建地基处理所需的人员、机械的要求,因此须待吹填土表层固结形成一定厚度及强度的硬壳层后,方可进行基建所需的地基处理。但吹填土表面自然沉积固结形成硬壳层的过程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时间方可完成。为满足围垦陆域的快速开发,加快围垦投入资金的回收再利用,需对吹填土进行浅层预处理以期在短期时间内形成硬壳层,进而满足基础建设所需人员、机械的承载力要求。
目前已有的吹填土浅层预处理技术是通过向吹填土表层加铺宕渣形成硬壳层,或使用真空预压联合塑料排水板进行吹填土的浅层处理。其中,采用加铺宕渣法可实现硬壳层的快速形成,但由于开采宕渣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宕渣的区域资源性,致使在部分围垦区域内不适用加铺宕渣法;采用真空预压联合竖向排水体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吹填土浅层处理方法,随着细砂资源的短缺及土工织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塑料排水板已渐渐代替砂井作为真空预压所用的竖向排水体。由于部分吹填土含有大量粘性细颗粒,在真空预压过程中随水流迁移并在塑料排水板表层或芯板内富集导致塑料排水板的淤堵,致使处理区域内竖向排水通道不畅,影响施工工期及处理效果。
目前塑料排水板(PVD)防淤堵方法的主要措施集中在对塑料排水板的板芯、滤膜及其粘合方式进行改进,以期推迟并缓解淤堵发生的时间及程度。但在塑料排水板抗拉强度要求下,其板芯及滤膜的改进也受到一定限制,未能很好解决处治排水板的淤堵问题;对于塑排板的成型及粘合方式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其本身成型缝隙等因素造成的板芯内淤堵,但就粘性细颗粒含量较多的超软土而言,此种改进对滤膜淤堵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传统塑排板防淤堵方法是在地下预防淤堵情况,主要考虑的是排水通道的无缝成型、滤膜表层结构的合理调整以期减少板型淤堵及滤膜细颗粒的依附,其技术要求较为复杂且处理效果难以保证,不能满总工程的实际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体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借助大通水量排水体,调整滤膜等效孔径的,使部分粘性细颗粒经大通水量排水体的内径输运至地面,并经地面二次过滤设备过滤,从传统的“地下防堵”转变为“地下疏导地上过滤”,从而解决排水固结过程中排水通道的淤堵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体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所述的地下大通水量排水体包括竖向排水体,在竖向排水体上部接口依次连接软式透水管、排水分管及总管,地面沉积箱及排水泵,并且在竖向排水体的外壁设有滤孔,外围设置滤膜;竖向排水体的底部为锥形,便于打设,且竖向排水体上可设置横向排水体;排水体可为圆管、方管及多边形管,排水体长度选取与处理泥浆的含水率及其排水压缩特性有关,其材料选取采用铁质、钢质或塑料(PVC、PE或者HDPE)。
所述的沉积箱为长方体或圆柱形密封箱体,在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低于出水口;箱体内部水流横截面方向设置滤板卡口,滤板经该卡口可拆卸式地安装在箱体内,等效孔径较小的滤膜,滤膜可采用普通塑排板外包滤膜;
箱体侧壁开有观察窗和活动门,观察窗及活动门与箱体之间设置橡胶密封条;
所述的竖向排水体的材料为铁质、钢质或塑料,所述的塑料为PVC、PE或者HDPE;
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体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1) 人工或机械牵引下将大通水量排水体按设计要求放置在预定打设位置,采用人工静压法将其压入待处理超软土中直至设计深度或硬壳层,预留一段软式透水管高于地面;
(2) 待一定区域大通水量排水体集中打设完毕后,将软式透水管与排水分管连接,并将排水分管统一连接至排水总管,然后将排水总管连接至沉积箱的进水口,出水后连接另一段排水总管后连接至泵,在打设区域铺设密封膜及压槽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