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转炉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帘线钢线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0605.1 | 申请日: | 2012-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立峰;周玉丽;张玮;王丽萍;王猛;李舒笳;程四华;吕迺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C21C7/10;C21C7/072;B21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转炉 小方坯连 铸工 生产 帘线钢 线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转炉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帘线钢线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帘线钢线材被誉为“线材中的极品”,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及飞机轮胎子午线。帘线钢盘条的加工过程极为复杂,而且对整个加工过程的断丝率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对原料线材组织及成分的均匀性、钢材的洁净度、拉拔性能以及表面质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生产难度大。
目前,国外帘线钢的生产厂家包括日本神户、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德国撒斯特等;国内厂家包括武钢、宝钢、鞍钢、青钢和沙钢等。按炼钢方式可以分为转炉工艺和电炉工艺两种,电炉工艺由于电耗成本较高,采用的厂家相对较少,大多数厂家采用转炉工艺进行帘线钢的生产。转炉帘线钢生产工艺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路线1:铁水预处理→转炉→LF→RH(VD)→大矩形坯连铸→开坯(修磨)→轧制
路线2:铁水预处理→转炉→LF→RH(VD)→模铸→开坯(修磨)→轧制
路线3:铁水预处理→转炉→LF→RH(VD)→小方坯连铸(电磁搅拌+轻压下)→轧制
路线1和2均采用二火成材方法,即由大矩形坯或模铸坯经初轧开成140-150mm的小方坯,然后进行修磨,再通过高速线材厂轧制成盘条。路线3使用转炉小方坯生产帘线钢,不需要采用初轧开坯,但采用了真空处理(RH或VD),连铸机采用了轻压下设备。
以上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帘线钢的质量,但开坯二次加热工序、铸坯修磨以及真空处理工序,不仅综合成本偏高,而且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对于不具备以上设备条件的中小型钢铁企业,难以进行帘线钢产品的生产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转炉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帘线钢线材的方法。采用转炉小方坯连铸工艺,经过铁水脱硫、转炉冶炼、LF钢包精炼、小方坯连铸、高速线材轧制,生产帘线钢线材。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铁水预处理脱硫:采用铁水包喷镁脱硫,镁粉消耗量0.6-3.0kg/吨铁,脱硫后铁水中硫的质量分数为0.002-0.005%。
(2)转炉冶炼:终点碳质量分数控制在0.10-0.30%,终点温度1560-1620℃。
(3)出钢过程控制:包括脱氧合金化、钢包渣改质以及钢水增碳;出钢后向钢包中加入低碱度预熔渣(碱度R(CaO/SiO2):0.8-1.2),加入量为每吨钢0.5-3.0kg;出钢过程中加入硅铁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1.0-3.0kg,加入锰铁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3.0-6.0kg,脱氧并合金化;出钢过程中加入微氮增碳剂增碳,加入量为3.0-6.0kg/吨钢,增碳剂中氮的质量分数小于0.1%。
(4)LF钢包精炼:采用CaC2扩散脱氧,控制顶渣碱度R为0.6-1.3。精炼过程及结束后采用二段式钢包底吹氩制度,精炼过程中吹氩流量为200-500Nl/min,结束后吹氩流量为50-200Nl/min,根据钢包容量将钢水停止吹氩到开浇的镇静时间控制为5-30min。LF精炼周期为50-70min。
(5)小方坯连铸:采用130mm×130mm或160mm×160mm小方坯连铸,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或结晶器加末端电磁搅拌技术,130mm方坯拉速2.0-3.0m/min,160mm方坯拉速1.0-2.0m/min。
(6)高速线材轧制:其中开轧温度1020±50℃,吐丝温度870±50℃。采用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风机开启4或5台。当风机开启4台时,前3台风机开启度80-100%,第4台风机开启度60-80%;当风机开启5台时,前3台风机开启度80-100%,后2台风机开启度60-80%。轧制规格:Φ5.0-5.5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130mm或160mm小方坯连铸,直接轧制,不需要经过初轧开坯;通过控制连铸过程工艺,保证铸坯的表面质量,不需要对铸坯修磨,与采用初轧开坯二火成材的工艺相比,成本显著降低。
2、采用单联精炼工艺,即转炉、LF精炼及小方坯连铸,与采用RH(VD)真空处理双联精炼工艺路线相比,不但降低了吨钢成本,而且每炉生产周期减少了30-50min,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3、在本发明中,转炉增碳过程采用微氮增碳剂,可以有效减少增碳剂增氮,降低钢中氮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