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增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00290.0 | 申请日: | 201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军;杨锋;蒙世协;霍洁;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增效 氮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增效氮肥,具体地说是涉及铵态氮肥和尿素中混合的绿色环保型多功能增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氮肥具有易淋失、易挥发的特点以致氮素肥料的肥效期短,肥料利用率低。数据表明,目前发达国家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60~70%,世界平均为45~55%,而我国仅为25%-33%。大量损失的氮肥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成本的增加。氮肥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的下降。为减轻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的同时,需要通过改变肥料自身的性能,延长肥料有效期,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的利用率。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锰、硼、锌是作物生长必需元素,保证作物能均衡全面吸收各种养分营养;植物营养调理剂(本产品采用聚天门冬氨酸)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肥药流失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体污染。氮肥增效剂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作用于一体,两者作用机制互相补充促进,使氮肥长效、增效功能显著稳定,使氮肥的供肥特征与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规律趋于一致,能达到作物生长前期肥不过量,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因此,在大规模发展新型氮肥,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下,多功能增效氮肥将发挥其巨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增加氮素肥料的有效期,有效提高氮素肥料利用率,促进植物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根系生长,健壮植株,增强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的多功能增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氮素等原料混合均匀后,添加一点剂量的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搅拌均匀。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氮≥24%,中微量元素≥1%,植物营养调理剂≥5‰,氮肥增效剂≥2‰。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增效氮肥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增效氮肥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的混合步骤:以尿素、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为原料,按一定的科学配比添加,搅拌均匀。
中微量元素添加步骤:向上述的原料混合步骤中添加1%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锰、硼、锌),搅拌均匀。
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添加步骤:向中微量元素添加步骤中添加4‰-5‰的聚天门冬氨酸和2‰的氮肥增效剂,搅拌均匀。最后放入造粒机中挤压造粒即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出来的多功能增效氮肥,包括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锰、硼、锌,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锰、硼、锌为作物生长必需元素,保证作物均衡全面的吸收各种养分营养;植物营养调理剂(聚天门冬氨酸)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农产品品质;氮肥增效剂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作用于一体,可以使氮肥长效、增效功能显著稳定,并使氮肥的供肥特征与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规律趋于一致,促进作物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多功能增效氮肥,包括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锰、硼、锌,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按重量份额取尿素25份、氯化铵30份、硫酸铵20份、磷酸一铵12份、氯化钾10份、膨润土1份、中微量元素(本产品包括钙、镁、硫、锰、硼、锌)1份、植物营养调理剂(本产品采用聚天门冬氨酸)0.5份和氮肥增效剂0.5份。
按说明书6所述,多功能增效氮肥制备方法为:氮素等原料混合均匀后添加一点剂量的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挤压生产出来的产品为多功能增效氮肥。
本实例的多功能增效氮肥,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氮养分≥24%(以干基计);
(2)水分≤5%;
(3)磷钾含量分别为;磷≥5%,钾≥6%
(4)富含多种中微量元素;
(5)含植物营养调理剂和氮肥增效剂。
实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采集
- 下一篇:具有缓冲的预啮合致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