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湖泊河流中污染物的活性生物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0065.7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军;柯雪佳;汪梦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湖泊 河流 污染物 活性 生物膜 及其 制作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湖泊河流中污染物的活性生物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用于湖泊河流原位修复,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新结构和材料的生物膜载体上附着的活性生物膜去除湖泊河流中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湖泊河流等水质修复的措施主要有清淤、换水、化学药剂、投加微生物净水菌剂、种植水生植物等。清淤、换水、化学药剂、这些措施只能短期内改善水质,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生态系统,并长期维护水体水质。虽然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但是植物的季节性死亡会带来二次污染,使湖泊河流淤积,甚至短期内使水质恶化,可能引起水华破坏刚建立的脆弱生态系统。而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具有分解转化水中的污染物,促进C、N、P等物质循环的能力。投加微生物净水菌剂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植物死亡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水环境的复杂和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会减少投加后水体的净水微生物的数量,最终影响水体恢复后的自净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净水微生物在水中的有效数量和存活时间是影响微生物菌剂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为了更好的发挥净水微生物的作用,出现了类似人工水草的生物载体。这些载体是化学合成的纤维经过特定的处理,使其易于被微生物附着。将这些人工水草定植与湖底,利用载体上自然富集水体中的微生物,使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是,这种自然富集微生物的人工水草上附着的土著微生物的净水能力没有特定筛选的微生物净水能力强,并且,人工水草上土著微生物的成膜时间长,一般需要3-6月。所以,一般这些人工水草定植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净水效果。
如何能够快速形成生物膜,并使其在湖泊治理中应用,已成为影响净水微生物作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比表面积大、材料简单耐用、可自由摆动、使用寿命长、造价低、能快速附着净水微生物并利用其高效净化水质的一种活性生物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一种用于去除湖泊河流中污染物的活性生物膜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浮体、载体和配重构件;所述载体由若干个子载体组成,每个子载体上部分别与一个浮体连接,下部并排为一整体或依次连接后与配重构件成为一整体或固定连接;所述子载体由若干个柔软长带以纵向固定连结而成,每个子载体自由展开后其横断面为多方向的放射形;所述的配重构件为一个能装入配重物并横置于水底的长袋或自身为能与载体下部固定连接的配重物;子载体的高度与配重构件横向宽度之和小于水体深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每个子载体由4个柔软长带以一边纵向固定连结而成,或由两个宽的柔软长带沿纵向从中线缝合而成;每个子载体自由展开后其横断面为四方向“×”状的放射形。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载体下部或配重构件上有与相邻的活性生物膜连接的连接绳。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载体的材料为化纤类毛毡。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化纤类毛毡选自于丙纶毛毡、和/或涤纶毛毡、和/或氨纶毛毡。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载体与配重构件为一整体或固定连接。
所述的活性生物膜,其载体上端与浮体通过固定环连接;相邻浮体通过浮体连接固定绳串连。
本发明一种用于去除湖泊河流中污染物的活性生物膜的制作方法,它包括浮体和由若干个子载体组成的载体及配重构件;载体4的材料为化纤类毛毡;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载体材料准备:用化纤毛毡材料作为载体原料,每个载体长度为M米,宽度为N米;每个载体在水中高度小于1/2M米,宽度为N米;
B、制作子载体和配重构件:将化纤毛毡长边的横向对折成两片;对折线为O-O,使用时在水中处于下方;再沿对折线O-O向上一定距离缝合,缝合线O1-O1与对折线O-O平行,构成能装入配重砾石的配重构件;再将对折的两片上边分成若干份,再按与对折线O-O垂直方向剪开成若干个柔软长带,再将每个相对的柔软长带中部按纵向缝合,即构成自由展开后其横断面为多方向的放射形子载体;
C、制作固定穿绳孔:在缝合线O1-O1上方或下方平行缝合一条穿绳缝合线O2-O2,缝合线O1-O1与穿绳缝合线O2-O2之间能穿过用于连接相邻的活性生物膜的连接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