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照明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90001132.6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8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古闲隆一;户田雅宏;高桥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S8/08;F21V23/00;F21Y101/02;F21Y10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LED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并且能够提高该发光元件的散热性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存在有使用LED等发光元件的路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86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此,使用LED作为发光元件时,有时热量被闷在路灯外壳的内部,存在有关提高散热性的需求。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第1基板,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与所述器具主体热连接且设置于内部空间中;第2基板,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中,使所述发光元件点亮;支承部,将所述第2基板支承在与所述器具主体分开的位置。
实用新型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希望提高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照明器具的下面朝上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分解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从上方透视且表示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照明器具沿F4-F4线的剖面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4所示的照明器具的散热路径的剖面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的第2基板以及隔板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照明装置)是主要在室外使用的所谓的路灯(防犯灯)。
如图1至图4所示,照明器具11具备:主体部(器具主体)12;罩13;安装部16,与主体部12连续设置,用于将主体部12安装于室外的柱子等上。而且,照明器具11具有:设置于主体部12的内部空间14中的第1基板17、第2基板18、将第2基板18支承在与主体部(器具主体)12分开的位置并且安装于主体部12的支承部21,并且具备:紧贴设置于第1基板17的背面(另一侧面31B)并且支承第1基板17的散热板22、设置于第1基板17的表面的透镜23。另外,照明器具11还具备:环状衬垫24,介于主体部12和罩13之间;传感器(照度传感器)25,检测外界的光;传感器罩26,覆盖传感器25;电容器42,用于防止传感器25的噪声。
第1基板(印刷电路板)17包括:基板主体31,具有一侧面31A和其相反侧的另一侧面31B;多个发光元件32,安装于基板主体31的一侧面31A。各个发光元件32,例如,由LED构成。而且,作为发光元件32也能够适用有机EL元件等的固体发光元件等。第1基板17的发热量占据照明器具11整体发热量的大概8成~9成。
第2基板(印刷电路板)18含有用于使多个发光元件32点亮的多个电路部件33以及电路。如图4所示,第2基板18通过支承部21被支承在与主体部12分开的位置(悬浮的位置)。第2基板18被支承在与后述的隔板36也分开的位置。第2基板18与主体部12的外部的电源连接。而且,第2基板18与传感器25连接,通过传感器25检测到白天外界的光时(例如,外界的照度在某一阈值以上时)使发光元件32熄灯。而且,第2基板18在无法通过传感器25检测外界的光的夜间(例如,外界的照度在某一阈值以下时)使发光元件32点亮。第2基板18的发热量占据照明器具11整体发热量的大概1成到2成。
如图2、图4所示,散热板22由金属(例如,铁)形成为椭圆形的板状。散热板22通过后述的肋34及边缘部39与主体部12热连接。如图2所示,透镜23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为方形板状。如图4等所示,透镜23在与发光元件32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多个凹部23A及多个凸部23B,将来自发光元件32的光引导到所期望的角度,从而控制照明器具11的配光。
如图4等所示,主体部12由金属,例如,压铸铝,成型为台阶式的箱状。如图6所示,主体部12在其两侧面,与内部空间14的后述第1部分14A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多个肋34。如图4、图6所示,多个肋34分别突出设置在主体部12的内表面,且与散热板22的1个面接触。主体部12通过肋34增大与散热板22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良好的导热性,同时抑制主体部12的重量极端增加。如图4所示,第1基板17通过散热板22及肋34与主体部12热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90001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