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磁烹调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90000496.2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竹原嘉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晟轻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冯晓兰 |
地址: | 中国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烹调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烹调器具,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电磁诱导加热器加热的铝或铝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制作的电磁烹调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电磁诱导加热(Induction Heater,简称IH)的原理来加热煎盘或锅等烹调器具的电磁诱导加热器广为人知。使用在此种电磁诱导加热器上的煎盘、锅等烹调器具被统称为电磁烹调器具,其由铝或铝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制作的器具本体和与该器具本体的底部复合的磁性材料的金属板组成,通过电磁诱导金属板发热,热量传达到器具本体而使器具整体加热。近几年,随着电气化的热潮,此种电磁烹调器具也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也有许多研究改进此种电磁烹调器具。
例如,专利文献1,铝合金的容器本体的底部构造如下:由被埋设在内部的磁性体金属板和包裹该磁性体金属板的两面的铝层组成的三层组成,在容器本体的底部外壁设置分断外底面铝层的夹缝,设置成从该夹缝的底中露出磁性体金属板的构造。
此外,专利文献2,磁性材料的发热体(5)由8片分割片(6)构成,把这些分割片(6)复合在非磁性材料的锅本体(2)的外底,分割片(6)在锅本体(2)的外底面呈圆形分布,成了IH烹调用锅(1)。
此外,专利文献3的烹调用容器(30)的底部外壁上牢固附着的金属板(40),分布设置于围绕以烹调用容器(30)的底部(31)的略中央处为中心的直径30mm以上70mm未满的圆形领域的圆环领域.
此外,专利文献4介绍了一种在铝合金的电磁烹调器用烹调器具的底部,埋设一面露出外部的磁性材料的电磁烹调器用烹调器具,该磁性材料为外侧的带状部件、内侧的带状部件、两带状部件于其头部间连接而成的放射状连接部件及由该内外的带状部件和连接部件围绕而形成的密闭空间而形成的扇形有孔盘状体,设置成使该数个有孔盘状体与该有孔盘状体的密闭空间及其周边部位的铝合金为一体的形态。
此外,专利文献5,在加热用烹调容器的本体底部设置了层积部,在所述层积部形成了本体部位的素材露出多个的露出部位,所述多个露出部位从加热用烹调容器的底面中心部位横跨等距离的一定范围内平面性重合而形成重合部位。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2558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01-2030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05-20519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06-122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用新型3111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电磁烹调器具,都是以防止烹调器具本体的底部的中央部位由加热而产生的朝厚度方向的变形的问题为研究的重点。
即,在把电磁烹调器具放置在加热器上时,为了使器具在加热器上不摇晃,一般都把器具的底部中央部位成型为厚度方向往上侧微微突起的状态。特别是现在的SG的标准中,要求制造成非加热状态的底部的凸出高度(加热器的上面到器具的底部外壁的中央部位的距离)为烹调器具的底部外壁的直径的0.6%以下。
并且,加热烹调器具通过加热器加热时,以往的电磁烹调器具的底部外壁的中央部位会朝厚度方向上侧突出变形,以致于与电磁诱导加热器的台面分离。特别是在SG的标准中,要求制造成加热时底部外壁的凸出高度须为烹调器具的底部外壁直径的0.5%以下。
因此,非加热状态下当然,为了在加热状态下也能通过SG标准,如何控制电磁烹调器具的底部朝厚度方向的变形成为我们的课题。
本发明,借鉴了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简单控制在加热中器具本体的底部朝厚度方向变形,进而提供一种能稳定加热的电磁烹调器具。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烹调器具,包括非磁性材料的器具本体和复合在该器具本体的底部的磁性材料金属板,其特征在于:器具本体的底部中央部在非加热状态下、在厚度方向上微微凸出;金属板由在器具本体的圆周方向分割或是略分割状态分布的多个分割金属板组成;器具本体的底部底面或是使用面上形成有线状沟槽。
由此,加热时器具本体的底部朝厚度方向的变形能控制在烹调器具的底部直径的0.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晟轻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晟轻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90000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氧化锌生产用厢式压滤取液装置
- 下一篇:板式腿双边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