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供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5940.1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1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下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力 供给 装置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利用无线供给电力的方法之一,存在使用磁场共振将电力作为磁场能量从送电线圈输出,并以在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产生磁场共振的谐振频率来供给电力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方法,即,检测在送电线圈流动的电流,根据检测到的电流的频率特性,判定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耦合强度,从而使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最佳化,使电力传输效率提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9690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方法中,因为反复扫描向送电线圈供给的电力的频率,且每次都判定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耦合强度,所以为了检测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相对位置处于电力传输效率高的状态而需要时间。因此,从例如埋入道路的送电线圈向例如具有受电线圈的车等的移动体在移动体的移动中传输电力的情况下,有时在检测到电力传输效率高的状态的时刻,实际上电力传输效率高的状态已经结束。换句话说,存在不能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高效地传输电力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公开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目的在于,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高效地传输电力。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具备电力供给部、检测部以及控制部。电力供给部以在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产生磁场共振的谐振频率向送电线圈供给电力。送电线圈使用磁场共振将电力作为磁场能量输出。检测部检测在送电线圈流动的电流相对于施加到送电线圈的电压的相位差。控制部基于相位差来切换电力供给部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根据公开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供给方法,取得能够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高效地传输电力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中的信号流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第1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的第1例中的信号流的框图。
图6是对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线圈电流的特性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线圈电压的波形和线圈电流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中的相位差的基准值和电力传输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第2例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第3例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中的信号流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中的匹配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3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第2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该发明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供给方法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的各实施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成附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供给系统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线电力供给装置中的信号流的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无线电力供给系统1具备: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和送电线圈6。无线电力供给装置2具备:电力供给部3、检测部4以及控制部5。另外,无线电力供给系统1也可以具备受电线圈7。受电线圈7也可以与负载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5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