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模块外壳与光纤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4818.2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G·卡斯通盖;戴彬;H·施瓦茨;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光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丹丹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模块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支承光纤连接件的光纤模块外壳和光纤模块。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网络因为可以带来极大带宽和低噪声运行的益处,被广泛地用于传输语音、视频、数据等的信号。这些光纤网络包括许多必需连接光纤的连接点,以实现从一个连接点到另一连接点的“活光纤”。
在光纤通信网络中,数据中心(或中心局)是关键任务组件,它们负责对网络的核心工作数据进行管理、存储和保护并负责运行网络所必需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中心(或中心局)通常集中了大量的连接点和将这些连接点互连的光缆,所述数据中心(或中心局)经常使用光纤路由设备来支持在这些连接点之间的互连。
在光纤通信网络中,为了有序且有效在地连接点之间路由并连接光缆,数据中心经常使用机柜作为集中式连接设备。通常情况下,一个机柜包括多行机架,每个机架具有1列或多列统一的架槽。每个架槽可以容纳一个光纤模块,其外壳(即光纤模块外壳)内装有多个连接组件,包括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和线束。
因为数据中心的空间非常宝贵,光纤模块外壳(或模块)通常被设计为具有相对紧凑的尺寸以装入统一的和/或标准的架槽,从而使技工在安装、重装和维护操作过程中难以接近光纤模块外壳(或模块)内的连接组件。
传统技术中,光纤模块外壳由金属构成。尽管传统的金属光纤模块外壳(或模块)以相对较薄的围壁满足了强度要求,但是它们由于材料成本高而较为昂贵。随着不同的组织或机构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数据中心,一些应用需要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对其中组件的可接近性的光纤模块外壳(或光纤模块),所述组件包括但不限于适配器和连接器。
为了提供经济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提供这样的光纤模块外壳(或光纤模块),其用塑料制成但具有增加光纤模块的强度而不增加其尺寸并改进对其中组件的可接近性的结构,所述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连接器和适配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光纤模块外壳(或光纤模块)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光纤模块外壳(或光纤模块)。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模块外壳,包括:
前侧壁,其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组光纤适配器的多行开孔;
后侧壁,其具有用于支承第二组光纤适配器的多个开孔;
顶侧壁,其具有靠近前侧壁和顶侧壁之间的接合部位的窗口;
底侧壁,其具有靠近前侧壁和底侧壁之间的接合部位的窗口;以及
基侧壁;
其中,前侧壁、后侧壁、顶侧壁、底侧壁和基侧壁形成具有内腔的主体。
第一方面的所述光纤模块外壳还包括:
多个肋,所述多个肋中的每个被配置在前侧壁的内表面上相邻的两行开孔之间。
对应于第一方面的光纤模块外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光纤模块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盖板和两个窗口盖;
提供主体,该主体包括:
前侧壁,其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组光纤适配器多行开孔;
后侧壁,其具有用于支承第二组光纤适配器的多个开孔;
顶侧壁,其具有靠近前侧壁和顶侧壁之间的接合部位的窗口
底侧壁,其具有靠近前侧壁和底侧壁之间的接合部位的窗口;以及
基侧壁;
其中,前侧壁、后侧壁、顶侧壁、底侧壁和基侧壁形成具有内腔的主体;
将第一组光纤适配器安装到前侧壁多行开孔上并将所述第二组光纤适配器安装到后侧壁;
将第一组光纤连接器安装到第一组光纤适配器上并将第二组光纤连接器安装到第二组光纤适配器上,其中,多根光缆连接在第一组光纤连接器和第二组光纤连接器之间而形成线束;
将两个窗口盖分别安装在顶侧壁和底侧壁上的两个窗口上;以及
将盖板安装在主体上,以形成光纤模块。
对应于组装第一方面的光纤模块的方法,所述主体还包括:
多个肋,所述多个肋中的每个被配置在前侧壁的内表面上相邻的两行开孔之间。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模块外壳,其包括:
前侧壁,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组光纤适配器的多行开孔;
后侧壁,具有用于支承第二组光纤适配器的多个开孔;
顶侧壁、底侧壁和基侧壁;并且
其中后侧壁、顶侧壁、底侧壁和基侧壁形成本体基部;
其中,前侧壁包括多个肋,所述多个肋中的每个被配置在前侧壁的内表面上相邻的两行开孔之间。
第二方面的光纤模块外壳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光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康宁光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4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色印花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贴身功能性混纺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