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激光热处理制备具有不同强度钢产品的方法及其中所用的热淬火的钢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3901.8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熙重;南承万;李辅龙;金庚保;郑然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HYSCO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1/09 | 分类号: | C21D1/09;C22C38/38;C23C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杨生平 |
地址: | 韩国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激光 热处理 制备 具有 不同 强度 产品 方法 其中 所用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钢产品例如汽车的座架和保险杠后梁的方法,以及更具体地使用激光热处理制造具有不同强度钢产品的方法及使用其的热处理的淬火钢。
背景技术
近来,汽车组件正变得更轻并且更强,以便提高燃油效率。更轻并且更强的组件是通过工艺例如将材料的组分合金化、热处理等实现的。
近来,随着用于汽车组件的生产技术的增长发展了热冲压技术。热冲压技术是可以通过加热具有大约500MPa的抗张强度的材料至约900℃且成形为所需形状并在同一时间迅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微结构的生产具有超过1000MPa的抗张强度的高强度组件的技术。
韩国专利特开第10-2009-0086970号(公开于2009年8月14日),韩国专利第10-0765723号(公开于2007年10月11日)应用了热冲压技术。
但是,如上文公开中所描述的,热冲压技术仅被用于强化整体材料并且其难以应用于部分硬化。
同时,韩国专利特开第10-2011-0062428号(公开于2011年6月10日)提及部分强化热冲压。但是对于使用热冲压方法的部分强化来说存在问题,例如在热冲压之前经历预处理诸如对没有进行部分强化的部分应用绝缘体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使用单一材料制造具有不同强度的钢产品而无需单独预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可应用于钢生产方法的热处理淬火钢。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现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案,制造钢产品的方法包括:(a)制备包含下列的材料:重量计%,0.1~0.5%的碳(C);0.1~0.5%的硅(Si);0.5~3.0%的锰(Mn);0.1%或更少的磷(P);0.05%或更少的硫(S);0.01~1.0%的铬(Cr);0.1%或更少的铝(Al);0.2%或更少的钛(Ti);0.0005~0.08%的硼(B);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b)通过将所述材料形成预定形状来生产成形体(formed body);和(c)对所述成形体中需要高强度的部分(高强度部分)进行激光热处理并且将所述高强度部分局部强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现另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案,热处理淬火的钢包含:重量计%,0.1~0.5%的碳(C);0.1~0.5%的硅(Si);0.5~3.0%的锰(Mn);0.1%或更少的磷(P);0.05%或更少的硫(S);0.01~1.0%的铬(Cr);0.1%或更少的铝(Al);0.2%或更少的钛(Ti);0.0005~0.08%的硼(B);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热处理前具有400~990MPa的抗张强度和10~40%的伸长率且热处理后具有1200~1900MPa的抗张强度和1~13%的伸长率。
可在钢表面上形成选自Al镀层、Al-Si镀层、Zn-Ni镀层、Zn镀层、Zn-Al镀层和高温抗氧化树脂涂层的层。
有益效果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造钢产品的方法,通过使用激光热处理而无需单独预处理的单一材料的局部硬化是可能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生产钢产品的方法可被用于生产需要抗张强度的汽车座架、保险杠后梁等。
同样,根据本发明的制造钢产品的方法可继续减少重量,因为强度可能经由热处理获得而可省略加强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流程图,其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造钢产品的方法的概要。
图2是显示应用于本发明的激光热处理的实例的图示。
最佳方式
实现它们的优点、特征和方法来将参照下文示例性实施方案和附图显而易见。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列实施方案并且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且给出所述实施方案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完整公开并对那些熟练的技术人员提供对本发明的彻底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只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限定。
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激光热处理制造具有不同强度的钢产品的方法和其中所用的热处理的淬火钢。
图1是流程图,其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造钢产品的方法的概要。
参照图1,制造钢产品的方法包括制备材料(S110),生产形成体(S120)和激光热处理(S130)。
制备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HYSCO株式会社,未经现代HYSCO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3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