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抗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2403.1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高人;桐山贤司;山口纯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来说涉及电抗器,更加特定来说,涉及用于搭载于车辆、对车辆驱动用的电压进行升压、降压的转换器(inverter)的电抗器。
背景技术
关于以往的电抗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351920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如下内容为目的的电抗器(专利文献1):即使在芯子上设置了用于构成间隙的贯通孔的情况下,也不会给芯子的刚性带来坏影响,并且解决发热集中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抗器中,构成间隙的多个贯通孔形成于卷绕线圈的I型块状芯子。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103307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如下内容为目的的电抗器(专利文献2):谋求绝缘部与磁性芯子的接合容易性,尽可能地降低电抗器工作时的接合面温度,并且,在从绝缘部与磁性芯子的接合加工时到电抗器工作时的整个期间、谋求确保初始的磁路长度以及感应性能。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抗器中,多个磁性芯子经由绝缘部连接。绝缘部由非磁性的间隙板和设置于间隙板的两侧的非磁性的树脂片构成。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51414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在树脂模塑成形时、将树脂模塑密封电磁设备的空隙保持为恒定为目的的电磁设备(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电磁设备中,在作为能够分割的铁芯的层叠电磁钢板的外周的一部分,安装有形成了多个绝缘突起的绝缘材。在绝缘材的外周,以嵌入多个绝缘突起之间的方式安装有由螺旋卷绕的钢板构成的线圈。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28313号公报中,公开了以通过充分传导在线圈产生的热量来提高从芯子向外壳等的散热效果为目的的电抗器(专利文献4)。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电抗器中,在环状的芯子与设置于该芯子的外周上的线圈之间,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线轴。在线轴的表面,设置有绝缘被膜层。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217040号公报中,公开了以提高电抗器等静电感应电气设备中的铁芯、特别是卷绕安装线圈的铁芯的冷却效率,提供小型形状的感应设备为目的的静电感应电气设备(专利文献5)。在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静电感应电气设备中,在外周卷绕有安装线圈的铁芯的两外侧面,设置有沿线圈的轴向具备多个散热片的导热板。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1-28881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散热效率非常高、维持同一性能且小型化为目的的变压器以及电抗器(专利文献6)。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33057号公报中,公开了以降低磁漏为目的的电抗器用芯子(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1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33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51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8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217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288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33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以不断提升的节能/环境问题为背景,混合动力机动车(Hybrid Vehicle)和/或电动机动车(Electric Vehicle)大受瞩目。例如,混合动力机动车,是除了以往的发动机之外,还以从直流电源供给电力的马达为动力源的机动车。即,为如下的机动车:通过驱动发动机得到动力源,并且通过变换器将来自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通过该转换后的交流电压使马达旋转而得到动力源。
在混合动力机动车中,搭载有用于在直流电源以及变换器之间对直流电流进行升压、降压的转换器。在转换器中,使用了具备下述构件的电抗器:芯体,其具有设置间隙而配置的多个芯部;和线圈,其卷绕于芯体。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电抗器中,若在芯部之间的间隙产生磁漏,则该磁漏在与线圈交链的部位产生涡电流,线圈局部发热。在该情况下,线圈温度上升,从而产生招致转换器的性能下降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抑制线圈的温度上升的电抗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电抗器具备:芯体,其具有设置间隙地配置的第1芯部以及第2芯部;线圈,其卷绕于芯体的外周上;以及第1间隔件,其插入于第1芯部与第2芯部之间的间隙。第1间隔件具有第1保持部,该第1保持部朝向线圈延伸设置,保持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2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