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压成形方法以及热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2104.8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孝宜;石田健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4/00 | 分类号: | B21D24/0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成形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并且同时进行冷却的热压成形方法以及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被加热到出现奥氏体组织的温度以上的钢板等工件进行冲压加工并且同时实施淬火处理的热压成形广为人知,所述冲压加工通过安装有包括上模以及下模的模具的冲压装置来进行,所述淬火处理利用由模具与工件的接触而实现的冷却。
在热压成形中,公知有通过在模具的内部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水路来冷却模具、在淬火时使工件良好地冷却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由于由冲压加工引起的工件的板厚的增减、模具的制作时的成形面的精度误差以及冲压加工时的模具的挠曲等的影响,在淬火时在工件与模具之间会产生间隙(clearance)。与此相伴,在工件中的与模具之间的间隙达到预定值以上的部分,在淬火时与模具的成形面接触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不能保证足够的冷却速度,产生硬度变得比期望的值小这一问题。
例如,如图8所示,在使平板状的工件W成形为所谓的帽形形状的情况下,因为在实施了冲压加工的工件W的位于最上部的顶板部Wt与模具之间容易产生比较大的间隙,所以顶板部Wt的硬度很可能变得比期望的值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4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以足够的冷却速度来对工件进行淬火的热压成形方法以及热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热压成形方法,在使用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以及上模对已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进行冷却,该方法中,进行所述工件的冲压加工,使得所述工件中的难以与所述下模的成形面以及位于下止点的所述上模的成形面接触的部分成形为阶梯形状。
本发明的热压装置,其具备设置成彼此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以及上模,在通过所述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夹着已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在使所述下模的成形面以及所述上模的成形面与所述工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进行保持从而将所述工件冷却,其中,所述下模以及所述上模中的至少一方的成形面形成为凹凸面,使得所述工件中的难以与所述下模的成形面以及位于下止点的所述上模的成形面接触的部分成形为阶梯形状。
在本发明的热压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下模以及所述上模中的一方的成形面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途部,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的成形面突出的凸部,在所述下模以及所述上模中的另一方的成形面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途部,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有与所述凸部的形状相配合地凹陷的凹部,形成有所述凸部的成形面包括:在该凸部的突出端部沿左右方向延展的顶面;从该顶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与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展的两个侧面;以及从该两个侧面的延展端部沿左右方向向外延展的两个基端面,所述顶面形成为凹凸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足够的冷却速度来对工件进行淬火并能够抑制工件的局部硬度变得比期望的值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焊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上模位于下止点的热压装置的图。
图4是示出使模具的成形面凹入所形成的焊道的图。
图5是示出工件的冲压加工中途的图。
图6是示出焊道的其他的样式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焊道的其他的样式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以往的热压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热压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即热压装置1进行说明。
热压装置1是对工件W实施热压成形的装置。
工件W是作为热压装置1的加工对象的钢板,通过通电加热等被加热到出现奥氏体组织的温度以上的温度。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上下方向,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左右方向。进而,将图1中的纸面跟前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前方,同样地将纸面进深侧规定为热压装置1的后方。
如图1所示,热压装置1具备设置为相互的成形面相对的下模10以及上模20。
下模10是与上模20相对应的模具,通过对预定的金属块进行NC加工而制成。下模10构成为冷却水在其内部流动。
在下模10的成形面(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2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极管引线筛装机
- 下一篇:一种活性干燥剂包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