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0793.9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7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海田启司;干场健;平泽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30/08 | 分类号: | B60W30/08;B60T7/22;F02D29/02;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后的车辆驱动力的控制。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0-247210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在具备对本车辆的碰撞进行检测的装置的车辆中,在检测到本车辆的碰撞时,在未由驾驶者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刹车变为制动状态,并且在由驾驶者踩下了加速踏板的情况下强制性地使加速器变为关闭状态,由此抑制本车辆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7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36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56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94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9562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95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1560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车辆碰撞后的一段时间内,因碰撞而慌张的用户有可能会大幅踩下加速踏板,另一方面,也设想用户会有意进行使车辆移动到二次碰撞的可能性低的地方的操作。然而,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检测到车辆碰撞时一律强制性地使刹车变为制动状态且强制性地使加速器变为关闭状态,则有可能用户会完全无法使车辆移动,发生二次碰撞的可能性反而会变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适当地避免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具备:驱动装置,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和控制装置,其在车辆发生碰撞后产生了使车辆向与即将发生碰撞前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的逆换挡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抑制车辆的驱动力的抑制控制。
优选,在从发生碰撞时起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内产生了逆换挡操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持续进行抑制控制直到至少经过预定时间。
优选,在从发生碰撞时起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内产生了逆换挡操作、且加速踏板操作量或加速踏板操作量的变化率超过了临界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进行抑制控制。
优选,抑制控制是使驱动力与加速踏板操作量相应地增加、且使其比不进行抑制控制时的驱动力小的控制。
优选,抑制控制是与加速踏板操作量无关而停止产生驱动力的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的车辆具备:驱动装置,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和控制装置,其进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后的车速低的情况下与车速高的情况相比抑制车辆的驱动力的抑制控制。
优选,控制装置在车速低于临界速度的情况下与车速高于临界车速的情况相比抑制车辆的驱动力。
优选,控制装置在执行了将车速自动维持为预定值的车速维持控制的情况下与没有执行车速维持控制的情况相比积极地进行抑制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避免车辆碰撞后的二次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整体框图。
图2是ECU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EC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其1)。
图4是表示EC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其2)。
图5是表示EC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其3)。
图6是表示EC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其4)。
图7是表示EC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其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这些部件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反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车辆1的整体框图。车辆1具备驱动装置100、变速装置200、车轮300和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800。车辆1还具备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换挡杆11、加速踏板21、制动踏板31、方向盘41和巡航定速开关50。另外,车辆1还具备换挡传感器10、加速位置传感器20、制动行程传感器30、操舵角传感器40、车速传感器60和碰撞传感器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0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