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张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9375.8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寺西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寺西良平 |
主分类号: | F16G11/12 | 分类号: | F16G11/12;F16B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海***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栓挂在具松弛度的状态下的锁链或钢缆等条材上,以消除其松弛度的张力器。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制构造物的混凝土浇置用的型框中,在混凝土浇置中呈流动化状态的混凝土的压力下,为了使其位置不会偏移,且形状不会产生变形,而利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框材保持住其位置。再者,为了让所述框材即使受到混凝土浇置之际所生成的振动或压力,也不会让位置偏移,而利用支撑材的束材与拉伸材的链条等条材施以拘束。此外,船舶运送中,是利用钢缆等在运送的货柜没有间隙的状态下捆绑固定而不会产生位置偏移。为了让这些链条或钢缆等条材不会产生松弛,而利用伸缩螺丝等张力器来调整张力。
伸缩螺丝是于机体框的两端中,于一端形成有可栓入顺时针螺旋、而于另一端则形成有可栓入逆时针螺旋的螺丝杆的螺纹,通过使此机体框旋转,以使两端的螺丝杆的位置接近或疏离的张力器。在所述螺丝杆的端部上形成有钩爪等卡止部,此卡止部可卡止在用以调整张力的条材的链条或缆绳等上。所述伸缩螺丝,虽然具有用以拉近两端的钩爪的长度较长的优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拉近长度长的情况下,伸缩螺丝的旋转次数会变多而使张力调整费工费时的同时,在条材的松弛度小的状态下,由于机体框与条材接近,而具有难以使机体框旋转的课题存在。
于此,在特开平04-300408号公报中,揭示一种沿着机体框的内轴的多处部位上形成有突部的同时,位于机体框的外筒的端部上的卡合板上则形成有刻槽部,沿着机体框使内轴在轴向上滑动,以使突部与刻槽部卡合,而能够调整形成在机体框的端部与内轴的端部上的各种连结具间的长度的技术。根据此种技术,虽然更容易调整伸缩螺丝的两端的连结具间的长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会有用以构成伸缩螺丝的零件较多的课题存在。
此外,在特开2006-070572号公报中,公开一种为了化解用以吊下作业踏板的链条等的松弛度,从而在螺栓的头侧与所述螺栓的轴体的前方部侧两侧上具有钩部的同时,还装设有游嵌在所述轴体上的附钩筒体,进而通过旋回螺帽来调节两个附钩筒体间的距离的调整用具的技术。
根据此种技术,由于单组的钩是分别固定在螺栓头部侧与螺栓前端侧的横侧方上,因而在上下一组钩间不会让螺栓等进入。此外,只要将单组钩设定成对向,即可将该组钩保持在对向的状态下,使螺栓头部侧钩在上,同时以单手握持住螺栓头部侧钩与螺栓轴部,使此钩卡合在链条的上方的链环上的同时,还易于将螺栓前端侧的钩卡合至所述链条的下方的链环上。
不过,在松弛度小而绷紧的链条的情况下,当使螺栓头部侧钩与上方的链环相卡合之际,处于游嵌状态的螺栓前端侧的钩会与链条的其它链环相互干涉而旋转,而难以完成栓挂。更进一步,即使在栓挂上螺栓头部侧的钩后,以单手握持住螺栓前端侧的钩的同时,沿着螺栓头部侧的筒体使螺栓轴滑动,以另一手调整位于螺栓前端侧的链条的链环的位置,一边注意先前栓挂上的螺栓头部侧的钩会不会脱落,一边需要将螺栓前端侧的钩嵌入链环中,而具有难以安装连结具的课题存在。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04-300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070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于此,本发明是以提供一种虽为简单构成,却仍容易安装至处于松弛度小的状态下的条材中间,同时易于旋合的张力器为课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以在包含轴体、筒体及螺帽的张力器中,所述轴体在一方的端部上形成有卡止在第一部位的第一卡止部的同时,从他端部朝往所述第一卡止部则形成有螺丝部;所述筒体是与所述螺丝部的外周相嵌合的同时,于所述筒体的外面则形成有卡止在所述第二部位的第二卡止部;所述螺帽是在所述筒体嵌入于所述轴体的外周的状态下,而装设至所述螺丝部上,进而使因所述螺帽的旋合而被疏离的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相互接近的张力器,其中,所述筒体是与所述螺丝部的外周相隔着间隙而嵌合,将在所述第一卡止部中与所述第一部位相连接的第一受部以及在所述第二卡止部中与所述第二部位相连接的第二受部相互连结而成的假想线;及由所述轴体的轴心所构成的轴线皆呈倾斜状为其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寺西良平,未经寺西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