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锁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9271.7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A.拉瓦尔;L.卡里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215 | 分类号: | B60R25/02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德国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转向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类型的转向柱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转向柱锁定装置的许多构造。首先,已经提出转向柱锁定装置,包括马达和齿轮,该齿轮经由凸轮或与齿轮相关联的斜面驱动锁定栓,其中,齿轮绕平行于电马达的输出轴的轴旋转,或其中,齿轮绕垂直于电马达的输出轴的轴旋转。
栓则在凸轮或齿轮形成的斜面的作用下以滑动方式靠近转向柱行进,直到其接合转向柱的周边环齿轮。
已知的电动转向柱锁定装置还对具有相当大的空间约束的一些结构存在很大的空间需求,诸如在转向柱的底部部分的结构,例如靠近或并入到电动辅助模块,用于辅助转向柱的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已知电动转向锁定装置的缺点,且特别地提出转向柱锁定装置构造,其可容纳在转向柱的底部部分中的受限空间中。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动转向柱锁定装置实现,该锁包括栓和电马达,栓可在柱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电马达用于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驱动栓,其特征在于,栓被安装为沿平行于转向柱的方向接近转向柱。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势将在阅读参考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时而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转向锁定装置的概图;
图2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从上方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从下方观察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在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的解锁和止动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5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在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的锁定和释放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6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在解锁和止动位置的从下方观察的局部视图,且不具有梭动件;
图7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在锁定和释放位置的从下方观察的局部视图,且不具有梭动件;
图8是该相同转向锁定装置在解锁位置的从上方观察的局部视图,且不具有梭动件;
图9示出包括转向柱和用于辅助转向柱枢转的模块的组件,该模块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向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的转向锁定装置包括电马达,其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形成蜗杆15;齿轮20,接合在蜗杆15中;栓13,安装为滑动,这些元件布置在壳体40中。
齿轮安装为绕轴21旋转,所述轴21垂直于马达10的输出轴延伸,从而马达的输出轴在齿轮的几何平面中不可分辨。
齿轮20具有第一面22,朝向未示出的转向柱转动,该第一面在盘状部分中装有凸轮23,其与栓推靠地协作。为此,除了主杆31之外,栓30具有侧向附件35,当凸轮通过齿轮20枢转时,所述侧向附件能够插置在凸轮23的路径上,以便更靠近转向柱的外环齿轮。栓有利地通过弹簧复位到锁定位置。
该侧向附件具有S的形状,其顶部曲线形成用于齿轮的凸轮23的承载壁,其底部曲线在其内接收用于保持在解锁位置中的元件,如以下所述。
因此,当齿轮20旋转时,栓30在平行于齿轮主平面的平面中滑动地行进。因为齿轮20在该情况下被取向为使得其在平行于转向柱的平面中,栓因此本身平行于转向柱的主方向行进。
为了当栓处于其最终位置时被锁定,转向柱具有与栓协作的侧向附件,在该情况下为环齿轮80,其齿在它们之间具有在其延伸的锁定位置中容纳栓的空隙。
在另一实施例中,侧向附件可以是相对于转向柱的主方向具有径向取向的简单指部,或装有一系列通孔且能够在转向柱的多个角位置中容纳栓的横向板。
齿轮20在其远离柱朝向的面上具有圆弧轨道24,其在此以组合元件的形式形成在齿轮20的面之外。
轨道24绕齿轮20的轴在角范围的四分之三上延伸,且在其每个端部处,具有滑动斜面,该斜面邻接面22的主平面。
轨道24与梭动件60协作,梭动件被安装为在侧向滑动地移动至齿轮的主平面,且更具体地,在该例子中,安装为在齿轮的旋转轴上滑动。
该梭动件沿栓30的方向具有径向延伸部62,且经由侧向地朝向齿轮20的主平面指向的指部64,以可选的方式在栓30内延伸,如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法雷奥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侗果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津杨梅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