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碎屑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8761.5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2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J·D·托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LNS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Q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碎屑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屑输送机,用以运输例如车床或类似的工具机在操作时所产生的切削碎屑。更明确地说,本发明所提出的输送机用于在金属加工期间去除工具机中所使用的冷却液流体和/或切削油内所含的各种碎屑。本发明同样是涉及一种将碎屑从冷却剂和/或切削油中除去的对应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车床的工具机在正常操作下会产生许多废料,这些废料必须从机械加工中的工件上去除掉才行。在这些情况下,从工件中所除去的废料一般可有不同的尺寸,其中包括被称为碎屑的小碎片,这些碎屑会与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油混合在一起,而此油例如又可以用来冷却、清洗和/或润滑。切削流体及切削碎屑的混合物会进入用以将碎屑从油中除去的输送机内,因此,切削碎屑会从接收位置被运送至排放位置。
切削油透过输送机而排出至工具机的油/冷却剂储存槽。而与切削油相互混合的一部分碎屑也会与切削油一起进入工具机的油/冷却剂储存槽内。这些碎屑最后堆积在工具机的油/冷却剂储存槽中,且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将它们清除干净,这是因为储存槽中的油一般会被再循环重复利用。然而,在油能够再循环并再次使用前,必须先将工具机在操作期间所产生的废料除去才行。
铰合带式输送机广泛地用以将碎屑从冷却剂/切削油(以下称为切削流体)中运送出去。此种类形的输送机是目前市面上所有输送机中最简单且在整个工业界中被广泛使用的。这是一种多功能的产品,其能够载运任何碎屑形状或尺寸,但是其主要缺点在于它无法提供任何过滤效果。这样会导致小型碎屑通过输送机而进入切削流体槽内,这就意味着机器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执行保养以清洗所述槽(其耗时多少与特定应用情形有关)。
还已知有一种自净式刮板输送机,它们可以将颗粒(碎屑)过滤至约500μm(0.5mm)的颗粒尺寸。可以从流体中过滤去的颗粒的最小尺寸也被称为过滤程度。这类输送机通常使用自净式过滤箱防止小碎屑(大于所使用的过滤筛网的过滤程度)穿过切削流体槽而循环回到工具机内。这类自净式刮板输送机的一项问题在于无法妥善过滤掉长碎屑,特别是具有类似于过滤材料中的开口尺寸的最小尺寸(厚度)。长碎屑很容易卡在传统编织过滤筛孔的编织结构内,且很难透过刮板去除掉。于是,筛孔被堵住而流体又流过筛网,因此过滤性能显著降低许多。这是为何自净式刮板输送机通常补设有滤筒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组合比较适合于产生大量不同碎屑尺寸与形状且需要过滤的应用情况中。
今天的机器能够执行许多种机械加工过程,因此会产生大量碎屑种类与形状。目前能获得的解决方案不是效率差(无过滤)就是太过昂贵,这是因为滤筒及自净式刮板输送机所需要的配置复杂。
也有可能采用仅设置一条输送带和和一个滤筒来降低成本。但此种设计由于与滤筒合并的缘故也有一些问题,如此意味着碎屑会累积于输送带之间。美国专利申请公告案第2002/0166808揭示在输送机上设置“活底(false bottom)”以便去除输送带之间的碎屑。
国际专利申请案第WO2004/054758揭示一种运用多孔板来过滤切削流体的自净式刮板输送机,其揭示一种能分离碎屑的输送机,其中碎屑和流体被排放至通过隔板上方的铰合带输送机上。较大的碎屑及许多较小的碎屑被挡在铰合带上且被带至输送带的碎屑排放端。一些碎屑(特别是较小的碎屑)通过输送带的铰合板之间或周围,且这些碎屑被捕捉于隔板上,此隔板的整个全长(从尾端到排放端)均延伸于上带底下。隔板能确保通过上带或在上带周围的碎屑能够被挡在隔板上,且沿着隔板的刷子朝向排放端被扫掉。掉落于隔板上的任何碎屑都被捕捉于回程输送带的内(上)表面上,回程输送带装设有刷子以运送尾端的朝上转折处周围的碎屑,并将这些碎屑扫至隔板上而沿着隔板朝向排放端扫去。掉出在下(回程)输送带的铰合板周围、通过或其之间的任何碎屑会被输送带的外表面上的刷子收集。这些外部刷子被设计成能够扫掉槽体尾端周围的碎屑,而且,当输送带朝向输送机的排放端前进时,这些刷子能够将碎屑挡在输送带上部的外表面上。此外,也可以配置内部刷子,用以横跨上及/下穿孔过滤板扫除碎屑,以避免这些多孔板被堵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NS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LNS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8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均匀缸
- 下一篇:陶瓷密封电动阀全电子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