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型接触装置和其运转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7801.4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成岛毅;远藤阳一;野泽宜弘;后藤实;宇贺神彻;盐见浩之;松井邦夫;佐久间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10/00 | 分类号: | B01J10/00;B01J19/24;B01J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装置 运转 方法 | ||
1.一种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在塔型容器内以向上流动使气体以及液体进行接触的塔型接触装置,
2段以上的蜂窝构造体在纵向上被容纳于所述塔型容器内,
所述蜂窝构造体由多个平行的细管流路构成,
在所述2段以上的蜂窝构造体的各段之间形成有长度为5mm以上且为所述塔型容器的内径的2倍以下的空间部,
在所述各段之间的空间部,以不接触于蜂窝构造体的状态设置成为逆流防止构件的整流部,
所述整流部具有孔径0.5~8mm的多个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部的长度为10mm以上,且为塔型容器的内径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由开口率1~70%的多孔板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由5mm以上且蜂窝构造体高度的25%以下的厚度的蜂窝构造的板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塔型接触装置,以不接触于蜂窝构造体的状态将成为逆流防止构件的整流部设置于最下段的蜂窝构造体之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管流路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水力直径为0.1mm以上且小于1mm的细管流路。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管流路是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水力直径为0.5mm以上且小于1mm的细管流路。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管流路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是选自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中的多边形或者大致多边形。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构造体是平板状的薄膜与瓦楞板状的薄膜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堆积的蜂窝构造体,细管流路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在所述塔型容器内在以向上流动使从底部提供的气体和液体进行接触之后从顶部取出的塔型接触装置,
在所述塔型容器内设置有容纳有蜂窝构造体的容器,
在所述塔型容器与所述蜂窝构造体的容纳容器之间形成有在高度方向上从所述塔型容器的底部直至顶部连续的间隙,
具有流动控制构件,所述流动控制构件在所述间隙的所希望的高度位置上,能够以通过所述间隙的气体和液体的压力损失(PL1)成为通过所述蜂窝构造体的气体和液体的压力损失(PL2)以上的方式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控制构件是满足PL1/PL2≥2的关系的流动控制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所述塔型容器的底部的气体和液体的供给口与由所述塔型容器和最下段的蜂窝构造体的容纳容器形成的间隙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所述供给口提供的气泡引导到所述最下段的蜂窝构造体的引导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控制构件是具备连通孔的流动控制构件或者是能够形成连通孔的流动控制构件,
所述连通孔为1个或者2个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型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控制构件由环状板构成,
所述环状板是具备连通孔的环状板或者是能够形成连通孔的环状板,
所述连通孔为1个或者2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78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照明装置的起重机
- 下一篇:一种蓄水型路面中央绿化带结构